8月23 日,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央视市场研究(CTR)、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电影市场并没有延续过去十几年大幅上扬的态势,市场的需求增长似乎接近了天花板。然而,《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电影的出现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好感。
万达院线以82亿元票房产出独占鳌头
2018年,万达院线以82亿元的票房产出继续在全国48条院线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大地院线连续3年位居第二。十强院线的名单和位次未发生变化,市场集中度有一定提高。星美和金逸是仅有的两条票房同比下跌院线。
2018年全国影院数达到10463家,银幕数达到61071块。单影院年均票房540.4万元,同比下降20.3万元,单银幕年均产出94万元,同比下降9万元。影院效益有所降低,反映当前影院竞争日趋激烈,影院亟须多元化经营转型。
在现有的48条院线中,约有50%的院线票房产出还不足8亿元,这进一步表明我国放映市场亟须增强资源的优化整合。针对此问题,国家电影局明确提出要深化院线改革,鼓励跨区域并购重组并实施年检制度。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深化国有电影院线的股份制、混合股份制改造。
面临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到来的淘汰和整合,各放映主体都致力于提高非票收入,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升级影厅,改善技术水平和服务体验,拓展线下消费场景、向产业链上游出击等。
2018年度政府和行业着力完善电影票的“退改签”和“限制票补”等制度,可看出其在维护观众权益、改善观众体验、调整市场规则等方面的努力。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向口碑市场转换
2018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向口碑市场转换。互联网在改变观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电影发行和排片方式。《爱情公寓》、《地球最后的夜晚》、《李茶的姑妈》高开低走,以高预售、大宣发,以及断崖式下跌的票房走势说明口碑对市场的重要性。《无问西东》、《无名之辈》、《找到你》等影片则凭借好口碑一路逆袭,成为市场最重要的信号。
观众用“口碑”进行了颠覆前几年由IP、流量明星被过度放大的商业价值,票房与口碑“倒挂”现象减少,越来越多的佳作赢得了与之匹配的成绩。
“95后”成为电影市场最重要消费力量,动作喜剧与剧情最受欢迎
视频网站的原住民“95后”成长为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消费力量,24岁以下观众占比已从2016年的32%上升到39%。电影观众的分层、分龄、分圈、分地带来的分众现象也更为明显。
2018年最受欢迎的题材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动作、喜剧与剧情。科幻和剧情题材的影片更加受到一二线城市喜欢,爱情题材的影片在四五线城市更有市场。小众类型如纪录片在一线城市更受欢迎。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等下沉市场成为电影市场待开发的重点。
根据艺恩统计,全国观影总人次从2017年的16.2亿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17.2亿人次,其中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次所贡献的增长比例相对较高,增长率分别为6.48%、9.02%、12.17%,远超一二线城市观影人次同比增长的3.33%、4.26%。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次增长为主力,一二线城市总体呈现持续性饱和状态。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