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过程中,陈宗浩步伐矫健。
“1984年,为了拍南油的资料相片,我第一次背着照相机上大南山,蛇口和南油只一路之隔,当我从前海把镜头转到南山后海,已经用了十几张胶片了,当时一想,干脆多拍几张,把蛇口也拍进来,今后好对比。由此,迈开了我拍摄蛇口沧海巨变的脚步。”记者在南山脚下见到了准备再次登山用相机记录蛇口的陈宗浩老人。
“1980年我调来深圳,在深圳南油集团机关工作,一直到2005年退休,在蛇口30多年来,每年都会多次登上南山,用相机拍一拍蛇口的新变化。那时候我工作的地方就在蛇口工业区旁边,工业区的每一点变化和成就,我都亲眼目睹。创业艰难,起步维艰。正是因为有了蛇口精神,有了奋斗者的万众一心,才会有蛇口的今天。”讲起蛇口的发展变化,73岁的陈宗浩感触良多。
登山过程中,陈宗浩步伐矫健,丝毫不像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告诉记者:“你看着现在天气很好,可能等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被云雾遮住了,没办法拍照。所以我一般会选择中午时段来拍摄,通常早上出门,中午就能到山顶拍摄。”
在山顶俯瞰蛇口,高楼林立,绿地宽阔,陈宗浩老人认真地俯拍着山下的蛇口。
“上世纪80年代,我用黑白照相机拍照,基本是用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来记录蛇口的变化,后来用上彩色照相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拍照,结果我拍的照片都能用得上,这就让我有自信了。”陈宗浩说。
去年7月,陈宗浩向南山博物馆捐赠了14000余幅记录深圳的摄影作品,让更多人看见深圳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陈宗浩告诉记者:“当年,年过30的我,举家来到深圳,在蛇口生活和工作30多年,见证了这里的成长轨迹,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我非常感恩感谢这片土地。而今,沧海巨变,蛇口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