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后海湾水落“石”出

10-31 16:30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深圳湾文化广场。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宁杰文/图

起伏的屋顶成为与人才公园连接的城市绿地。 深圳湾文化广场公众号供图

晶报讯(记者 谢晨星)“水落石出”!深圳湾文化广场明日开启试运营。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湾文化广场立足中国,对标世界,以“开放、品质、生长”为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文化综合体。

“原石”造型由马岩松领衔设计

深圳湾文化广场位于深圳后海,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共有地上4层、地下3层。这座由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马岩松领衔设计的文化地标,从开始建设就以独特的“原石”造型吸引人们的注意,有市民说这是降落海边的“天外飞石”,有科技从业人员猜想这是“蓝牙耳机”。这座多义性的建筑,源自设计团队的精心布局。每块“原石”各具性格,有的圆润如卵石,有的棱角分明似初露地面的巨岩,看似随意散落于草坡,实则每一处落点都经过反复推敲。

深圳湾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也吸引了全球建筑界的目光。马岩松倡导的“让曲线自由生长,如植物般寻找自身形态”的建筑哲学,在此得到极致演绎——以清水混凝土为载体,约3万平方米的无规则异形曲面得以实现,最薄处仅15厘米。

联通慢行系统,串联商业、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湾文化广场的艺术街区联通人才公园地铁站与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在后海片区的总体规划中,慢行系统如同一条隐形丝线,将深圳保利剧院、海岸城、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深圳湾文化广场与深圳人才公园等串联成链。景观步道将商业、场馆、公园、高楼串联起来,从都市楼宇向海湾自然延伸,人们在人文与自然中漫步。

在这座场馆内能看到什么展览?记者了解到,深圳湾文化广场以设计艺术展览、未来设计学苑、多元文化空间、跨界社交聚落四大功能场域构建完整设计生态。

其中,设计艺术展览区域含9大展厅,约5万平方米展陈空间,配备约2万平方米的藏品库,设有常设展区、主题展区、国际展区三大展区。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通过珍贵历史档案、设计案例与故事了解深圳“设计之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到当代中国设计师的先锋实践与新锐探索,感受中国、深圳当代设计的蓬勃力量或深入体会竹编、漆艺、剪纸等中国传统工艺穿越时空的魅力。

未来设计学苑区域以三大空间为核心载体,形成“认知-学习-实践-展示”的闭环,打造破除年龄与专业界限的设计探索高地。除了设计探索馆以外,还有未来设计工坊与设计实践展区,可将设计灵感转化为设计产品助力产学研孵化转化。

多元文化空间区汇集设计物料图书馆和前沿科技展场,是科技与设计融合的创造力中心,展现产业与创意双向激发的现场。其中,设计物料图书馆是国内首个融合材料研究与趋势的材料美学图书馆;卷宗设计中心是全国首个卷宗设计中心;INNO100是全国首个前沿科技零售中心。

跨界社交聚落区域依托多元复合业态,融合设计美学与创新探索,打造无界流动的社交目的地。

多功能空间则包含720座原石剧场及330座设计讲堂、文创商店、海景餐厅等,将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

记者:谢晨星

编辑:贺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