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输送2.5万名高技能数字人才,深圳启动国产关键软件应用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庄瑞玉
10-24 20: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24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启动国产关键软件应用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并同步启幕全国首个“麒麟杯”国产操作系统应用技术挑战赛。

该专项计划立足破解国产关键软件应用技能人才短缺难题,打造“体系化构建、生态化协同、成果化导向”的人才培养全链条生态,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每年输送2.5万名高技能数字人才,筑牢深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根基。

锚定产业需求,聚焦行业发展痛点

计划立足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围绕国产关键软件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核心需求,精准划分三大培养领域,全面覆盖产业发展急需的数字技能人才缺口。

一是主攻国产基础软件领域。聚焦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三大核心环节,针对国产软件适配迁移、系统运维优化、安全加固防护等高频应用需求,重点开展麒麟、鸿蒙等主流操作系统应用操作,高斯、崖山数据库管理维护,以及国产软件兼容性测试验证等技能培养,夯实基础软件应用能力。

二是聚焦工业数字软件领域。紧扣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升级需求,围绕工业设计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核心应用场景,系统设置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工业数据采集与深度分析、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等技能培训模块,提升工业场景数字软件应用水平。

三是全面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部署。针对大模型场景化应用、机器视觉识别、智能算法落地实施等热点方向,开展大模型微调与多模态应用开发、机器视觉系统搭建、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开发等技能培训,推动国产人工智能软件为千行百业赋能。

突出实战培育,构建闭环培养体系

计划以“产教融合、学以致用”为核心导向,将企业真实项目需求、技术攻关场景转化为训练任务,构建“产业需求拆解—实战任务设计—导师带教指导—沉浸式训练—成果检验”的全流程培育闭环。

深圳市人社局职训中心培训部部长邓凯元介绍,将组建“企业+高校+行业”三位一体师资矩阵,邀请麒麟等国产软件头部企业技术总监、项目负责人担任首席导师,联合高校计算机领域教授及行业专家,融入产业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创新采用“产业案例解析+模拟项目实操”的“1+1”模式,搭建“真实场景+模拟环境”双轨实训平台,每门课需完成至少6个企业真实项目模块训练。同时强化实操考核,建立“过程实操测评+结业场景考核+企业权威认证”的多维人才培训体系,确保输出人才契合岗位需求。

深化资源共享,完善人才开发生态

计划以“整合资源、激活动能、构建生态”为核心,打通国产关键软件人才培养全链条,为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是开放标准化培养资源。面向全市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行业,共享“标准化培养资源包”,含岗位能力标准、实战课程体系及专业指导团队,定期更新企业技术案例,填补实操培训空白,推动形成高效高质的数字技能人才供给。

二是强化载体激励培育。引导用人单位或教培机构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集中优势资源开展课程开发、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对符合条件的培养载体最高予以100万元奖补,鼓励大规模组织技能培训。

三是构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立软件人才终身培训制度,将从业人员培训、竞赛、继续教育等成果等转化为可量化的技能学分,计入“技能银行”个人电子档案,助推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支持优秀人才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广泛举办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搭建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