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接连发生徒步者失踪遇难事件,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敲响警钟。10月23日,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采访驴友、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多方人士呼吁“软硬”手段都要上,为“险地”降风险。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记者 陈雯莉/图)
驴友讲述“望郎归”走错路:心态差点就崩了
公开资料显示,望郎归山峰位于大鹏半岛七娘山主峰东南方向,海拔大约434米,因山顶花岗岩经风化形似伫立眺望的女子得名。该区域属于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未开放区域。因为山顶风景壮丽,此处吸引不少徒步爱好者前往。
今年8月至10月,七娘山“望郎归”区域连发3起徒步失联遇难事件,引起关注。据此前报道,今年8月10日,27岁男子蔡磊在大鹏登顶七娘山“望郎归”,随后失去音讯。10月18日,有徒步者在山上发现一具遗骸。后经警方DNA比对,确认为蔡磊遗体。
9月6日,58岁男子魏某在大鹏七娘山徒步失联。9月11日,经过多部门联合搜救,找到了该男子,确认已无生命体征。警方初步排除刑事案件。
10月16日,32岁男子钟某军从大鹏鹿嘴科考线上山,随后在七娘山“望郎归”附近失去联系。10月22日,深圳当地官方部门确认,钟某军于21日被找到,经勘验已无生命体征。
为什么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山峰会接连有人走失遇难? 10月23日,记者联系上一名曾在今年9月登顶“望郎归”的徒步爱好者大黄(化名),向其了解“望郎归”区域的地势和风险。据其讲述,当天他和两名同伴打算到“望郎归”看日出,凌晨5点便从杨梅坑出发,计划从海岸线反穿上“望郎归”。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开放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于公园官方公众号)
“因为觉得海拔比较低,所以低估了徒步的难度。”大黄表示,从海岸线上山有两条路,一条路走的人较多,另一条路走的人较少。他们经过其中一个路口时,看见了危险提示牌。“我们觉得挂牌子提醒说明这条路有人走过,应该能通往山顶,而且跟地图软件上显示的路线接近,于是就选择了这条路上山。但走到一半时,发现走错了。”
大黄回忆说,当时上山的道路痕迹越来越不明显,看似是路,又不像路。山上有很多坑洼和悬崖,而且坡度很大,没有户外经验的人容易失足摔下。沿途还有很多分岔路,而路牌的指引比较含糊。由于他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携带的水也快喝完,所以只能凭感觉慢慢往上摸索。当时天气闷热,身上在不停出汗,前面的路能否登顶还是未知数,心理压力随之不断增大,“我们的心态差点就崩了。”
此外,他们还在沿途遭遇不少险情。大黄说,山上的信号时有时无,连手机定位也不准确。沿途有不少带刺的植物,他和同伴的手臂都因此受了伤。走到靠近“海柴角”的一片密林时,他们还听见了疑似山鸡的动物叫声,吓得一边拿登山杖敲草木,一边往山顶的方向赶路。好在后面遇见山泉水能把空瓶补满,他们才松了一口气,最后成功登顶。

2022年,救援队在七娘山顶悬崖附近搜索坠崖的徒步者。(图片来源深圳公益救援队官微)
户外运动专业人士:建议增加和规范路牌指引
对于近期接连发生登山失联遇难事件,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行业)协会会长巩霄翔表示,“望郎归”区域的山路比较野,有很多岔路口,部分路段陡峭、难走,一旦走错路很容易出事。此外,前段时间深圳天气闷热,徒步过程中发生闷热中暑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
在开展户外徒步活动时,应做好哪些安全举措?巩霄翔提醒称,市民开展登山活动时应避免单独行动,建议两人以上同行,可以相互照应,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如果在登山过程中落单,应沿路返回到和队友分散的地方等待,并及时联系队友。
在登山物资准备方面,巩霄翔建议,登山者应自备必要的登山装备,如登山鞋、运动袜、宽松运动衣裤等。山顶风大,还需备好防风衣和保温毯。另外,双肩背包、雨衣、防晒用品、急救药品等也要有所准备。由于夏季炎热,登山者还应自带大约两升的饮用水,以及功能饮料、路粮等补给,确保路上及时补充能量。

七娘山顶步道。(图片来源于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官方公众号)
“登山者应合理分配体力,避免一开始就过于用力。可以根据路况和自身情况调整行进速度,保持稳定的体力输出。”巩霄翔表示,徒步途中休息时,可以选择平坦、安全的地方,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在湿冷的地面上。此外,还要时刻留意天气变化,并保持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电量充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外界。
对于夜行的登山者,巩霄翔提醒称,若登山看日出或日落,建议在成熟的、有管理的登山径上进行。同时,应跟随熟悉线路、团队管理能力优秀、具备医疗处置能力的专业领队。参与者自身也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装备,比如登山鞋、双肩背包、保温毯、头灯等。如果耽误到了晚上不能下山,应及时找到一处可以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并确保有保温毯和充足的饮用水。
为减少和避免七娘山“望郎归”区域的徒步风险,巩霄翔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网络信号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封闭野路,增加和规范路牌指引。

2018年11月,深圳公益救援队在大鹏七娘山搜救坠崖的徒步者。(图片来源深圳公益救援队官微)
主管部门:宣传与警示同步
面对未开发区域的险峻地形与潜在风险,相关部门正通过宣传引导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引导市民游客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据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常安全宣传已融入各类活动中。“在我们日常的文旅宣传文稿页面里,会嵌入户外活动的安全温馨提醒,做到宣传与警示同步。”此外,相关的官方公众号也会发布安全知识普及和预警信息提示,持续强化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作为管理主体之一,“深圳市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官方公众号也发布过明确提示,指出园区内未开放区域“山高路险,极易发生危险”,并呼吁游客“听从工作人员安排,请勿进入未开放区域”。

公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提醒。
除了持续性宣传,针对部分游客漠视警示、铤而走险的行为,大鹏新区也拿出了执法的“硬”手段。8月15日,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指导南澳办事处,对两名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启动后,擅自闯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开出罚单,依法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这也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据悉,7月19日,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生效后,有两名游客未经许可擅自登山,最终被困于危险区域。经过救援人员12小时的艰苦搜救,游客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此时,台风“韦帕”已升级为橙色预警。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划定为自然灾害危险区,并采取禁入措施,违者可能面临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承担相关救援费用。
相关阅读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