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占比增至38.5%!深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石紫嫣
2024-12-10 20: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目前技能人才总量达403.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增至38.5%,队伍规模和高技能人才占比居全国前列……记者在12月10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届深圳工匠活动周启动仪式暨2024年技能人才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2024年深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支撑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重要基础,成为支撑深圳改革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深圳建立全周期、梯次化的政策体系。在培训赋能方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6项培训补贴政策,实施人工智能、鸿蒙应用技术等新产业、新技术项目制培训,带动技能人才梯队发展。打造数字化技能提升服务平台,提供技能培训、评价、补贴、竞赛和就业推荐、岗位匹配等一站式服务,上线课程300余门,赋予77万人技能学分,实现“高技能提升+高质量就业”深度融合。在评价选拔方面,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年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约13.8万人次,推动中广核、燃气集团等6家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造“一核四级”竞赛体系,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深圳选手获得3金1银,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在激励保障方面,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实施“鹏城工匠”“技能菁英”政策,彰显对技能人才的尊重礼遇。建立“1+N”技能宣传融媒传播中心,涵养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风尚。近3年,深圳市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03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人荣获“南粤技术能手”称号,244人荣获“全省技术能手”称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脱颖而出、竞相涌现。

深圳优化技能人才多元培养工作格局。依托市区公共实训平台、行业企业、院校机构等各类主体,推进“1+11+N”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累计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家,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354家,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舞台。全市11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超4.7万人,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达1091家,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突破200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全市职业培训机构逐步向“互联网+”培训等新模式、新业态转型,职业培训服务业产值近3年年均增长37.5%,行业规模以及总部型、平台型机构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还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创新打造产教评技能新生态,以龙头企业为链主,上下游企业为链员,实现链内政、企、校、行等产教评资源共建共享共促。2024年我市新增33家链主单位,占全省1/3,带动上下游数百家企业,为数十条产业链建立从招生、培训、评价、就业到提升为一体的技能人才供应链。以技能出海助力产业出海,探索设立海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境外技能证书“白名单”制度,实施技能人才评价“一试多证”模式。以“技”赋能促进乡村振兴,全市设立13家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首次在潮州湘桥区、河源连平县、南宁隆安县、赣州兴国县等省内外对口合作地区设立站点,开展深圳—中山“粤菜师傅”服务“百千万工程”暨首届“飨遇深中通道”系列活动,编发全省首批特色粤菜菜品地方标准,发挥“三项工程”提振市场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石紫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