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是妈妈,更是鲜活的自己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10-09 13:06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做鲜活的自己,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

很多妈妈习惯把“妈妈”的标签贴在人生的最前面——她们疲惫、焦虑,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当了妈妈,不代表要丢掉“自己”,“妈妈”只是我们众多人生角色中的一种。

图源:图虫创意

1

围产期:身心的双重考验

在别人眼里怀孕就是享福,但真实的孕产期,却可能伴随无助、焦虑甚至抑郁。

孕反、失眠、体重压力、产检焦虑……这些都不是“矫情”,而是实实在在的身心反应。

“怀孕了应该开心才对”

“生完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多看看宝宝就好了”

……

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听过?甚至在自己情绪低落时,也这样怀疑过自己?

事实上,孕产期的情绪波动绝不是“无理取闹”或“胡思乱想”,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的医学现象。

“婴儿忧郁”:大多数人都会经历

约80%-85%的妈妈在产后数日内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莫名想哭,通常两周内缓解。

围产期抑郁症: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

若情绪持续低落、失眠、疲劳、对一切失去兴趣,甚至出现轻生念头,需及时就医。

而你可以这样照顾自己——

❤️ 把“我应该”换成“我可以”,允许自己慢慢适应。

❤️ 如果难过就说出来,如果累了就求助,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的脆弱。学会与伴侣、家人分担照顾宝宝的责任。

❤️ 写情绪日记,或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

❤️ 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如通过“深圳妇儿通”小程序),了解自身状态。

❤️ 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

2

育儿期:在崩溃与自愈中循环

当了妈妈后,时间好像被剪成了碎片:

职场妈妈可能面临会议、接送、做饭、陪读,时间永远不够用;全职妈妈可能会常常陷入自我价值感的怀疑,忙碌却似乎“没有产出”。

你一边在“没陪够孩子”的愧疚里纠结,一边在“我好像没价值”的怀疑里挣扎,常常在深夜孩子睡后,看着天花板想:“我多久没为自己活过了?”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们都在不断平衡工作、家庭与自我。我们都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而压力大、焦虑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找回能量——

⚡️ 打造一个“充电角落”,可以是家中喜欢的一角,或者是咖啡馆的下午,允许自己独处、哭泣或大笑。让身体和心的能量加满格;

⚡️ 学会与家人分工合作,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让孩子爸爸参与育儿是一种责任,更是他们应该有的权利。

⚡️记住:妈妈先爱自己,才能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好的教育,是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你的孩子。

3

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独立,母亲角色被弱化,我们常常容易陷入“我还能做什么”的迷茫。

与此同时,悄悄来临的更年期,常让我们感到悲伤、沮丧,也会容易紧张、莫名地心烦,身体的潮热、盗汗、关节疼痛等不适,也会间接影响情绪状态。晚上还经常出现失眠,进一步加剧我们身心疲劳。

更年期不是“衰老的标志”,而是人生另一个需要被理解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中场调整期”。

想平稳度过这个阶段,你可以这样做——

🧘‍♀️ 接纳身体的变化:更年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不是个人失败或缺陷,学会与身体和解;

🧘‍♀️ 保持社交、培养兴趣,多与朋友、家人沟通,参加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找回“妈妈”之外的生活意义;

🧘‍♀️ 寻求专业帮助,若情绪问题持续两周以上并影响生活,可接受心理咨询,必要时考虑激素替代治疗(需医生评估)。

4

你不是一个人

这场“心理守护”,我们陪你

当了妈妈,你总在为家人操心,却常常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顾”。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帮更多妈妈守护心理健康,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特别准备了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把专业的帮助送到你身边:

义诊详情

●服务内容:

围绕围产期、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更年期的常见身心健康问题,提供面对面咨询与科学指导,引导家庭用更智慧更科学的方式,打开心扉,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义诊时间:

2025年10月10日上午10:00-11:30

●义诊地点: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5栋1楼

●专家团队:

妇女保健科、儿童心理与康复科等多科室专家,帮你一站式解决困惑。

最后想跟每一位妈妈说

你不用逼自己完美

不用对偶尔的“偷懒”感到愧疚

不用把“照顾别人”当成唯一的使命

愿每一位妈妈

都能做鲜活的自己

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