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爱心家庭 | 徐建国家庭:援藏援非“双医”夫妻的“医”路情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09-29 18: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他们是退役军人,更是医者伴侣

9月28日上午,2025感动深圳· 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举行。分享会上,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年度爱心家庭”名单发布。

年度爱心家庭感言

徐建国家庭

从赤道几内亚的雨季到马里的烈日,从寻乌的田野到察隅的雪山,在无数中国家庭中,我们的经历稍显不寻常。感谢祖国的培养和组织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跨越千山万水,用专业守护生命,用脚步丈量责任。每一张康复的笑脸、每一句“中国医生好”,都是最珍贵的勋章。我们深知,我们背后是祖国的强大支撑,是千万家庭的默默付出。愿这份爱与担当薪火相传,更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让世界看见中国温度。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有这样一对特殊的“夫妻档”:他两度踏上非洲大陆,在马里维和一线守护健康,在赤道几内亚雨林深处抗击传染病;她两度奔赴偏远地区,在江西寻乌和西藏察隅开展内镜技术帮扶。他们是退役军人,更是医者伴侣,用16年的相濡以沫,书写了“医”路同行的动人篇章,这对夫妻就是同为该院消化内科的医师徐建国与朱颖。

他的援非行:在雨林筑牢“健康防线”

“我有经验,是合适的人选”,2023年,得知中国第33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遴选消息,曾在2013年赴西非马里参加维和任务、负责马里共和国东部战区加奥二级医院的传染病防控的徐建国,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再次踏上援非之路。

抵达赤道几内亚大陆最大城市巴塔后,徐建国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这里一天仅供应3-4小时自来水,也经常停电,影响药品、食品存放和急诊手术的正常开展;疟疾、伤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肆虐,尤其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病因的丝虫病,仍在当地流行,因该病导致肢体严重肿胀的“象皮肿”患者屡见不鲜。

作为医疗队巴塔点点长,徐建国没有退缩。他先从改善生活保障入手,带领队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维修发电机和空调保障电力,清洗水塔、改建供水管、修复废弃井解决用水问题,从国内购置滤网和净水片过滤泥沙,定期喷杀灭虫预防传染病。解决后顾之忧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为了精准诊治丝虫病患者,徐建国和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语言不通,就找懂当地方言的医生协助沟通,确保采集到准确病史;对于并发症患者,他还会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徐建国深知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他带领队员开展大型体检、义诊及巡诊20余次,走进雨林深处的村庄筛查丝虫病患者,累计确诊并规范治疗360余例,其中22例重症象皮肿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在受援医院增设儿童外科、妇女保健等专病门诊,开展产前检查、分娩监护、新生儿抢救、儿童营养、儿童保健、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通过带教查房、手术示范、专题讲座等方式,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徐建国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建立热带病防治中心,不仅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个案诊疗能力,更让群防群治的理念落地生根。

她的援藏路:在高原重启“生命内镜”

当丈夫徐建国正在非洲大陆续写着医者的担当时,朱颖也在高原上守护生命。2019年,朱颖受深圳市卫健委指派,前往江西寻乌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助力建设新的内镜中心,使当地能够独立开展三级以上手术,结束了患者为做胃肠镜检查而辗转奔波至其他城市的历史。

帮扶的路一旦走过,牵挂便留在了心上。2022年6月,作为广东省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朱颖踏上了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土地,出任县人民医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兼科教科主任,却迎面撞上了第一个挑战——一个已“歇业”半年的内镜手术室。

调研后朱颖发现,察隅县地处青藏高原,空气干燥寒冷,低氧、低气压,再加之高油、高盐、高碳水、新鲜蔬果相对不足的饮食结构,不少当地居民存在胃痛、腹胀、反酸等消化类问题,却因医疗条件所限,只能靠止痛药缓解,导致消化性溃疡多发、慢性胃炎年轻化。因此必须尽快改造内镜中心,推动胃肠镜检查、诊疗常态化开展。

面对医护人员短缺的困境,朱颖“一人成团”,身兼医生、器械工程师、洗消员、配镜护士、报告员数职。她对接器械厂商、反复调试设备、多方筹措甚至自费购买紧缺药品耗材,仅用一周时间,就让内镜手术室重新运转。而这场“抢时间”的改造,很快就迎来了“实战检验”:朱颖通过胃镜发现一名患者胃部存在微小可疑病灶,高度怀疑为早期胃癌,她立即协调将其转往上级医院,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一位七旬老人在进食时被牛肉块卡住会厌,有窒息风险。朱颖一边操作内镜,一边指导当地医生配合使用异物钳,五分钟成功取出异物,使老人转危为安。

在朱颖到来前,察隅县人民医院每年仅能完成20例胃镜检查,未开展肠镜检查。朱颖到岗仅1个月,就完成64例胃肠镜检查,其中胃镜43例,肠镜21例,顺利开展首例肠镜下结肠多发息肉切除术,填补了察隅县肠镜检查及微创治疗的空白。随着成功治疗的患者数量的增多,“察隅县人民医院来了位消化内科专家”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察隅的一年里,朱颖更想着“授人以渔”,她为察隅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名负责消化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的医生,2名可独立开展胃肠镜检查及1-2级手术的医生,1名可独立洗消内镜、配合内镜检查及配合1-3级手术操作的护士。还诊治10余名边防驻守官兵,以精湛医术守护“最可爱的人”的健康。

他们的家:“句句不提爱,哪里都是爱”

从战友到队友,从军营到医院,徐建国和朱颖携手走过的16年,虽然聚少离多,却也满溢着爱与理解。“句句不提爱,哪里都是爱”是这对夫妻真实的写照。

视频通话成了他们维系感情的纽带,在时断时续的网络里,他们分享着工作中的点滴:朱颖会说今天又成功救治了一位患者,徐建国会讲起在非洲村庄巡诊的故事;他们也分担着生活中的琐碎:谁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谁给儿子辅导功课,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朱颖怕狗,援藏期间在野外常遇到流浪狗,徐建国就悄悄从网上买了“驱狗神器”寄过去,叮嘱她随身带着;徐建国在非洲饮食不习惯,朱颖就寄去他爱吃的家乡特产,用细微入微的关怀温暖着远方的他。

儿子徐梓森早早就学会了独立。父母不在家时,他主动分担家务,认真完成学业;中考期间,他不让父母分心,自己做好复习规划。受父母奉献精神的感染,徐梓森还利用假期参加志愿者工作,用阳光开朗的性格温暖身边的人。“爸妈的离开,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小小的他,早已读懂了父母心中的“大爱”。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