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躺下就像躺在钉板上,只能爬起来走走。”许红(化名)被突如其来的腰疼折磨了七八个月,曾以为自己得的是肾结石或腰椎间盘突出。直到洗澡时摔了一跤,才意外“摔”出了真相:她的脊柱藏着一个玻璃弹珠大小的肿瘤。
作为人体“顶梁柱”,脊柱是一条精密无比的“生命信息干线”,其中容纳的脊髓与神经,承担着大脑与全身之间海量信息的传递任务。一旦受损,肢体麻木、剧痛,甚至“断网”瘫痪都可能随之而来。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以下简称“中大八院”),许红遇见了一群专与脊柱肿瘤交手的“拆弹专家”,他们能在生鸡蛋上刻字不破内膜,这次,要在她的脊柱上完成一次真正的“排雷”。

每晚躺下像上刑
妈妈忍痛8个月只敢说“没事”
年近六旬的许红,在河南老家退休后,翻开了人生新篇章。但一千多公里外的深圳,还有她最深的牵挂——在这打拼的儿子。
七八个月前,她的腰开始隐隐作痛,咳嗽、扭动都会加剧,晚上躺下更像针扎般难忍,可她始终对儿子“报喜不报忧”。9月初,她来深圳探亲,在浴室不慎摔倒,剧痛让她无法起身。
许红被儿子紧急送往中大八院,磁共振结果令人揪心:第11节胸椎椎管内藏着一个2.5厘米大小的肿瘤。肿瘤已占据了椎管内大部分空间,脊髓神经被压得几乎无处可躲。
要在脊柱上动刀,堪比在悬崖边“拆弹”。脊柱结构复杂,前临大血管、后贴脊髓神经,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出血或神经损伤。中大八院骨肿瘤骨病科主任陈铿形容,脊柱宽度仅如手指,其中的神经由一层薄如蛋膜的“硬膜囊”保护,神经一旦受损,患者就可能出现行走障碍,甚至大小便失禁。
“30年前连腰椎间盘手术都属高精尖,脊柱肿瘤手术更是无法想象。如今,医疗技术和工具的进步,让这类手术成为可能。”陈铿说。
超声骨刀“吃硬不吃软”
妈妈终获一夜安稳觉
许红选择在中大八院接受手术。这场手术的关键,是一把“吃硬不吃软”的超声骨刀,通过每秒数万次的高频微振动,精准切削骨质,却对柔软的神经和血管“网开一面”。
为了练就这毫米级的精准,中大八院骨科医生们常年训练,可以用超声骨刀在生鸡蛋上“刻字”,但内膜保持完好。“正是这样极致的训练,才让我们有信心在脊柱这条‘悬崖小道’上安全拆弹。”陈铿说道。

9月15日,医生通过显微镜精准拆除了她脊柱里的“炸弹”。当晚,纠缠了她七八个月的针扎样疼痛,终于消失了。
术后病理证实,这是一个良性肿瘤,完整切除即意味着治愈。许红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稳睡眠。
微创“组合拳”狙击转移瘤
为患者赢得抗癌时间
在脊柱肿瘤中,超过90%是其他癌症“迁徙”而来的转移瘤。面对这些棘手的“入侵者”,陈铿带领团队施展出一套微创“组合拳”,先用穿刺消融实现“精准爆破”,再结合术中放疗“扫清战场”。
来自湛江徐闻的李强(化名),2022年确诊肠癌,之后经历了手术、复发、再手术的漫长拉锯战。“4月抽血时,肿瘤标志物突然升高却一直找不到病灶。”李强的儿子说,直到7月做了PET-CT,才终于发现“潜伏”在脊柱上的转移灶。
由于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对李强效果均不理想,医生建议他转诊到中大八院。陈铿团队评估肿物位于脊柱骶骨区域,扩大切除造成损伤较大,可能影响后续的全身治疗,所以通过一个4毫米的“钥匙孔”,为他微创消融他脊柱上的3个病灶。
手术还引入了一位“火眼金睛”的智能导航员——O臂术中CT导航,能实时进行三维扫描,清晰呈现神经与病灶的位置关系,将手术误差严格控制在毫米级别,为高风险区域的操作增添了安全保障。手术当日下午,李强已可自行下床活动。
“这类患者身体往往非常虚弱,耐受差。”陈铿说,微创手术就像一场精准的“特种作战”,不扰乱整体抗癌节奏,让患者能更快重返肿瘤治疗的主战场。
然而,并非所有脊柱肿瘤都适用微创治疗。某些情况下,仍需采用传统手术切除病变脊椎。“这就像从大楼中抽掉一层楼板,必须立刻加固重建。”陈铿形象地解释,科室采用3D打印的钛合金假体与椎弓根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钛合金的多孔结构能够引导自身骨骼逐渐长入,最终实现‘人骨合一’。”

腰背痛是“进化代价”?
背肌训练为脊柱穿“护甲”
腰背痛,常被认为是人类为直立行走付出的“进化代价”。陈铿对此表示认同,大多数人年过四十,影像检查都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迹象。
如何区分疼痛是由于常见的椎间盘突出,还是危险的脊柱肿瘤引起的呢?
专家指出,前者往往表现为“动则痛,静则缓”,白天活动时加剧,休息或平躺后缓解。而后者相反,最典型的是夜间安静时疼痛更明显,甚至让人睡梦中痛醒,起身走动反而缓解。许多脊柱肿瘤初期易被误诊,因此若按椎间盘突出治疗2周以上仍无效,应提高警惕,进一步排查。
对于脊柱日常保养,陈铿建议,力量训练优于拉伸,强大的肌肉是脊柱最好的“护甲”,推荐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同时,建议在座椅上加腰靠,避免久坐悬空。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腰围保护,但不宜时间过长,以免产生依赖。真正治本的方法是通过锻炼让肌肉“强起来”。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