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城市英雄 289期 | 深圳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王东存:敬畏每一份标本 尊重每一个生命

晶报记者 罗丹/文
09-15 09:15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敬畏每一份标本,尊重每一个生命”是王东存的座右铭,“每个标本背后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我们病理科要做的就是:更谨慎、更精准。”

“我们是检查报告背后的医生,与患者甚至和临床医生都接触不多,但我们很重要。”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青年好医生”的荣誉,王东存既惊喜又意外。病理科是医技科室、幕后科室,很少和患者直接打交道。但他们面对的压力却一点也不小——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结果就攥在他们手里。

▲王东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细胞病理学组 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 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细胞病理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多领域病理学到肿瘤专科细胞学

来到肿瘤医院前,王东存在过往的工作中,接触的病理标本以妇科、乳腺、宫颈细胞学为主。肿瘤病理标本虽然也接触过一些,但其他系统的肿瘤并不太多。而肿瘤专科医院,标本的取样部位扩大至全身各处,很多知识都得重新学。2019年,肿瘤医院派他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北京总院)进修了9个月。

王东存的主要方向是细胞学。细胞学是病理科的排头兵,患者的穿刺标本、体液标本送到病理科后,细胞学分析是第一道关卡。细胞学主要是看良性还是恶性。判断性质后,再由组织病理、加做免疫组化甚至是分子病理分型。

谈起自己的工作方向,王东存很感慨:“科室主任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我们规划了专业方向,我更有幸得到了曹箭教授的倾囊相授。”曹箭教授是北京总院派驻深圳的常驻专家,从事细胞病理40余年,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次,王东存碰到一位患者的尿液涂片,在观察切片后始终无法确定良恶性。王东存带着疑问将涂片提交给曹箭教授。曹箭教授一边阅片一边在显微镜下讲解:“如果出现较多乳头状结构和细胞的轻度异型性,要考虑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后续病理也是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切片带教中,王东存的细胞诊断水平也逐步提高。

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下手,王东存同时也重新学习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及组织病理诊断知识。“像我们科室,每个医生都有最熟悉的一些亚专科领域,大家相互配合。”

作为深圳首家肿瘤专科医院,也是唯一的肿瘤专科医院,绝大部分患者在外院都已经有了初步或者倾向是恶性肿瘤的意见,到肿瘤医院是来寻一个确切的答案或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案。“我们出的报告就特别重要。”王东存解释,“肿瘤医院的每个标本背后是一个人,一个生命,甚至关系到一个家庭。”

▲王东存在显微镜下看标本。

病理判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如今王东存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病理科医生。拿到典型的病例,王东存能迅速通过低倍镜判断良恶性,再以高倍镜复核,但并不是每份标本的特征都很典型。一些疑难病例常常都会重新补取、深切、连切标本。“反复看还是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就要结合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或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还是无法确定,王东存和同事们就会在报告上写上:“考虑、疑似、不除外,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每一份病理报告上都会有病理科医生的名字,但几乎没有患者会留意。但这并不意味这份工作可以“被忽视”。事实上,精准的病理判断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非常重要。因此,病理学也有肿瘤诊断“金标准”之称。

王东存曾遇到一位74岁的男性患者,因外院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病变,疑似肿瘤,因此前来肿瘤医院寻求进一步诊治。介入科医师评估后发现,肿物紧邻心脏边缘,位置特殊,穿刺活检风险极高,难以获取组织病理样本。面对这一棘手情况,临床医师团队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尝试支气管刷检,并同步开展痰液细胞学检查,以便获取关键的病理依据。经过与科室同事探讨,王东存又细致且反复阅片,结合血清学指标综合分析,最终确诊患者为肺小细胞癌,为患者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敬畏每一份标本,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病理科,科内早读会组织医生们会诊,由此王东存的诊断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检查阶段碰到的疑难病例,主任在早读上组织大家进一步讨论,同时我们也会跟北京总院进行远程病理会诊。”

让王东存觉得压力最大的是处理手术当中的冰冻病理。所谓冰冻病理,就是外科医生将手术台上患者的新鲜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按照流程标准,需要在半个小时内出具病理报告。

冰冻病理工作者缺乏经验积累则难以胜任,即便是高年资的病理医生,操作起来也需小心翼翼。“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出具的病理报告是医生下一步操作的依据。”王东存说,如果病理报告是恶性,那么医生就会按标准手术方案进行肿瘤切除病变。但如果是良性,只需要完整切除肿物即可,后续接受保守治疗。

做冰冻病理的值班日,王东存随时待命。“冰冻病理送过来,就要快速进入状态,不能让患者和手术医生等。”要快,也要精准,这是工作对王东存的要求,也是王东存对自己的要求。

为了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王东存平时有空就会啃书、啃指南:“病理学的发展非常快,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诊断名词。干医生,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敬畏每一份标本,尊重每一个生命”是王东存的座右铭,“每个标本背后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我们病理科要做的就是:更谨慎、更精准。”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林雅婷

(作者:晶报记者 罗丹/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