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一双手被病人称作“最珍贵的手”,这双手的主人就是深圳市人民医院手足及周围血管外科的庄永青。他是深圳历史上首位集齐市级、省级、国家级“好医生”大满贯的外科医师,却更习惯把荣誉抛在脑后,把患者记在心里。
“好医生就要心手相连、德艺双馨。”庄永青说道。
过去四十年,他在这座城市缝合过上万根神经、血管与肌腱,让无数双手重新握住了生活。手术室内,他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细线,帮一位5岁的小女孩缝合直径0.5毫米的静脉血管,只为让断指重生;在国外,他的名字被写进德国不莱梅港中心医院的邀请函,他站在世界的舞台展现中国卓越的显微外科技术。
今天,让我们一起循着那些几乎看不见的缝合线,走进这位“手”护者的台前幕后:看一双外科医生的手如何在刀锋与温度之间,连接患者的心。
庄永青
键盘声里,持续麻木的手
晚上六点半,正是饭点,小彦(化名)看着桌上的碗筷,手却不敢动弹。良久,她鼓足勇气,拿起了筷子,夹起了碗里的面条,吸溜一口,眼泪差点掉了下来。这么一个稀松平常的动作,对半个月前的她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夹菜、写字、扣纽扣,通通都办不到,当时觉得自己快成半个废人了。”现在回想起来,她仍感到一阵后怕。
故事,还得从一只鼠标说起。
毫不夸张地说,鼠标和键盘就是小彦的“衣食父母”,每天,她都需要滑动鼠标,在电脑上完成各项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没让她乏味,平淡如水的生活正是她的追求,可这份平静,终究被意外打破。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五,刚结束工作的小彦发现右手很是酸胀,拼命揉捏才能稍稍缓解,当时的她只当是用手过度,不以为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忽视了一系列身体的警告——先是酸,接着是麻,拇指、食指持续性的刺痛,凌晨时分,她甚至会被麻醒,只得一个劲地甩手,换来片刻的安宁。
这样的“缓兵之计”她坚持了很久,直到有一次,她拿起一支笔,又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尖滑落,费了半天劲才捡起来,她猛然意识到,情况不对!小彦突然发现,她的右手比起左手更加干瘪,就像手上的肌肉萎缩了一样。这回,她赶紧跑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鼠标手)。
一拖再拖,直到遇见他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正中神经在手腕的“腕管”内受压引起的最常见神经卡压性疾病,会导致一系列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把腕管比成一条“隧道”,正中神经就像隧道里的一根“电线”,现在腕管连带着神经一起受压,传到手指的感觉也就不对劲了。
小彦的病情严重到这种程度,手术是优选的方案,可一想到手上要长个硕大的疤,她的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但“鼠标手”要是不趁早治好,只会越来越糟糕,病一天天拖下去,小彦已经拿不动吃饭的家伙什了,她一面着急,一面打听,听到人家说:“深圳市人民医院手足及周围血管外科的庄永青主任是顶顶好的。”二话不说,她直奔门诊,见到了这位手外科领域的“大佬”。
过去做腕管手术,伤口得缝十来针,两周后才能拆线,留下的疤又长又显眼,急着回工作岗位、在意疤痕的人,往往因此迟迟下不了决心治疗,庄永青注意到了患者的需求,下定决心要优化治疗方案。
庄永青在手术中。
想要疤痕小,就得靠微创,可胸腔、腹腔能进行微创手术,是因为它们天然就有腔隙可供手术器械通行,手掌是实打实的,布满肌腱和神经,哪来让设备进入的空间呢?
庄永青不死心,他带领研究生团队在人体解剖标本上进行研究,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他们发现了正中和尺神经走行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腔隙,通过这条“新隧道”,精心设计了手术的入路切口、手术轴向及解剖层次,顺利让微创手术器械安全抵达神经卡压病变部位有了可行的路径。
手术方案有了,但缺少趁手的医疗器械。国外的微型钩刀虽好用,却是一次性耗材,价格让患者望而却步,除此之外,很多器械都需要从头找起。找不到现成的,庄永青便从其他专科的器械中一件件挑选、组合,没有合适的,他就带领学生一起研发,还拿下了好几个专利,把耗材使用基本降到了零,终于组成了一整套可重复使用的“微创工具包”,让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在国内真正落了地。
这一突破,一举终结了国内腕管手术“只能开大口子”的历史,补上了手外科长久缺位的微创版图。
在这套技术背后,依托的是庄永青团队十余年对上肢周围神经的精细解剖研究,正因如此,庄永青不仅顺利攻克了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独创性的微操经验还能平移至肘管综合征,一举覆盖了临床最常见的两大神经卡压征,突破了一大技术瓶颈。
凭这一手“绝活”,庄永青在常见病里闯出独一无二的新路,让“小切口、快康复”成为日常,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因此摘得2022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在2025年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成功入选了广东“名医绝技”名录。
而小彦期待的,正是这一手“名医绝技”。
做群众的“手”护者
入院后不久,小彦就接受了单孔微创手术,不到一周时间,就恢复得差不多,正式返工了。最让她满意的是,术后的疤痕几乎小到看不见,如果她不主动提起,别人压根察觉不到她的手曾经遭过罪。
术后,小彦感激地对庄永青说:“谢谢庄主任,是您给了我的手第二次生命!”庄永青只是谦虚地摇摇头,笑着叮嘱她:“那你可要好好珍惜呀!”
近年来,手外科疾病谱发生变化,“鼠标手”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职场化的趋势。然而,多数人对双手的“小毛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键盘噼啪声盖过了麻木刺痛,夜里被麻醒、水杯都握不稳,才慌忙就诊。庄永青太熟悉这种“硬扛式”上班族,在看诊时,他总会耐心地教导患者如何复健,帮助他们快速回归正常生活。
“手,我们天天用,却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它突然使不上劲、抓不住东西时,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想做的,就是用我的技术,把这份理所当然的感觉,还给每一位患者。”庄永青说道。
庄永青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骨科研究所所长、手足及周围血管外科科室顾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第五、六届副主任委员。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广东好医生”“深圳好医生”“深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21年获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