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城市英雄241期 | “胡子老师”成术荣:他划着桨板,带孩子们“打捞”出海洋的真相

晶报记者 武莹/文 受访者供图
07-16 10:05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从金融人士到“山野胡子”,一场与自然的和解。

困难不是“捡不完”,是怕没人愿意开始捡。我们的每一个微小行动,都是在给海洋攒力气。

潮水缓缓退去,大鹏湾的海岛上显露出并不美好的一面:塑料瓶、废弃渔网、被海水浸得发黑的织物,散落在贝壳和海草之间。成术荣,孩子们口中的“胡子老师”,正弯腰拾起一个缠着海藻的饮料瓶。他标志性的络腮胡、晒成小麦色的脸庞刻着海风和阳光的印记。

从金融人士到“山野胡子”:一场与自然的和解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33岁的成术荣还穿着笔挺的西装,穿梭在深圳CBD的玻璃幕墙之间,彼时,他是一名外资银行的职员。城市的喧嚣与高效背后,是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渴望在心底悄然滋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一种脚踏实地的连接感。”终于,他做出了让旁人惊讶的决定:告别金融业的稳定轨道,在2014年扎根深圳大鹏,在南社村开了一家小小的民宿。脱下西装,换上工装裤和沾着木屑的T恤,他蓄起了胡子,成了孩子们眼中亲切又有点酷的“胡子老师”。

最初的乐行成长,带着浓厚的山野气息。木工坊里,锯子发出沙沙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头的清香,孩子们专注地打磨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的喜悦。山野间,成术荣像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王,带着一帮“小探险家”肆意奔跑。“看着他们在自然里撒野,眼睛里闪着光,那种纯粹的快乐和成长,是办公室里永远找不到的。”成术荣说,彼时的他,沉浸在将课堂搬到户外的教育理想中,用山野的粗粝和生机,雕琢着孩子们的身心。

然而,命运似乎注定要将他引向更深的蓝。一次在大鹏湾海滩上,赫然露出一角肮脏、被海水泡得发胀的旧棉被。几个孩子正费力地拖拽它。11岁的一一同学捏着冰冷发硬的被角,声音不大,却像锤子敲在成术荣心上:“胡子老师,我们扔掉的东西,最后都变成海洋里小鱼小龟的麻烦了吧?”那一刻,2007年大鹏湾沙滩上随处可见的塑料瓶、2016年讲师培训中关于微塑料与气候变化的沉重课题,与眼前孩子们拖拽的沉重棉被和那句童真的发问,瞬间交织、放大。

桨板作舟:在大海的褶皱里“打捞”真相

如何让孩子们不只是听说,而是真正“触摸”到海洋的困境?成术荣的目光落在了桨板上。这位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桨板教练,深知它的独特:无动力、零污染,轻盈灵动,能深入游船难以企及的隐秘角落——礁石狰狞的海蚀洞、浪花拍打的狭窄石缝。

今年五月,他带着几个大孩子,划着桨板,小心翼翼绕过犬牙交错的礁石,钻进大鹏湾一个无名海蚀洞。洞内幽暗潮湿,手电光下,卡在石缝中的塑料瓶、缠在贝壳上的塑料袋无处遁形。孩子们在摇晃的板面上稳住身体,伸长垃圾夹,费力地将湿滑黏腻的“战利品”捞起。“看!这个瓶子被鱼咬过!”一个孩子喊道。双手与污染的“证物”直接交锋,抽象的环保概念在孩子们心里有了真实的印记。

▲在成术荣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守护蔚蓝”行动中来。

更深的“伤口”在四月的大亚湾小三门岛被揭开。绕过一片礁石群,水下景象令人窒息:一个巨大的白色泡沫箱,被一张破旧的渔网死死缠住,像一只搁浅的苍白水母。四个队员花了近半小时,用刀具小心地割开坚韧的渔网。当这个曾装满烧烤物资的箱子终于被拖上桨板,一名女队员在捡拾散落的、尚未开封的烤网和小气罐时,泪水无声地滑落,混着海水:“What goes around comes back around”(因果循环)。如今,“守护蔚蓝”的桨板足迹,已从大鹏湾的隐秘角落,延伸至大亚湾的三门岛、大辣甲岛、双洲岛,甚至更远的无人之境。

问及最大的困难,成术荣坦言,“是这边刚清理干净,那边沙滩上又多了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时的无力感。”一次,一个小志愿者沮丧地蹲在刚清理过的沙滩边,看着不远处新出现的饮料瓶,小声嘟囔:“胡子老师,我们好像永远也捡不完啊……”成术荣拍拍他的肩,声音温和却坚定:“困难不是‘捡不完’,是怕没人愿意开始捡。”

▲孩子们在“上山下海”的自然课堂中收获成长。

这份无力感没有压垮他,反而淬炼出一种行动哲学:做那个“总在捡”的人,同时,用行动本身去点燃更多人。“我们的每一个微小行动,都是在给海洋攒力气。”他常常这样告诉孩子和家长。比起清理了多少公斤垃圾的数据,他更珍视那些悄然发生的改变:孩子们开始主动拒绝一次性吸管,家长会在出游时自带水杯和水壶,曾经怕脏怕累的小家伙能坚持划完整个清理区域。“当‘守护蔚蓝’从一个活动名字,变成他们心里认同、手上行动的习惯,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位曾经的金融人士,如今的“环保胡子”,眼中闪烁着教育者特有的光芒。

上山下海:自然是最厚重的教科书

“守护蔚蓝”是乐行成长版图上最闪亮也最沉重的一块拼图,但它绝非全部。成术荣和他的团队,骨子里是自然教育者。他们坚信,真正的生态意识,源于对自然的深度体验和由衷热爱。因此,乐行成长的课程体系,是一幅“上山下海”的完整画卷:

海岸线穿越:行走在《国家地理》认证的中国最美海岸线上,孩子们惊叹于凭山傍海的壮阔,也学习在嶙峋礁石间保持平衡、团队协作。

骑行探海:沿着盐田海滨栈道骑行,感受海风拂面。学习车队规则、无痕路餐,在沙滩图书馆驻足,用双轮丈量城市与海洋的边界。

攀树体验:专业绳索装备下,孩子们克服恐惧向上攀登的勇气,换个视角看世界,也是对树木生命无声的敬畏。

登山徒步:深入山林,探访传统村落,触摸红色历史与客家文化。在汗水中磨练意志,在行走中学习博物观察,理解脚下土地的故事。

从CBD的玻璃幕墙到木工坊的木屑飞扬,从山野间的奔跑呼号到桨板上与垃圾的“短兵相接”,成术荣的身份在变,场景在变,但内核从未改变:一个执着的教育者,坚信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

“我们弯腰捡起的,真的只是垃圾吗?”他曾在一次活动后这样问孩子们。“不,胡子老师!”一个孩子大声回答,“我们捡起的,是以后能看见的更干净的沙滩,还有更亮的星星!”成术荣笑了。他知道,答案就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沾着海沙的小手里。他和乐行成长,正带着孩子们,在浪尖上书写着属于未来的、关于敬畏与守护的故事。

成术荣

乐行成长创始人,国家体育总局认证桨板教练,青少年木工高级导师,美国ACA独木舟教练1级,海洋课堂中级讲师,OW潜水员,深圳登山协会YDP青少年成长导师,国际野外救援WAFA初级。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武莹/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