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首位

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10-31 22: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知交会暨地博会”)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广州举办。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引领全球创新资源在湾区汇聚,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提供支撑。作为全国唯一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袂举办的知识产权领域交易会,其举办以来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总额超百亿元。

第七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在展陈规模上超越往届,设立十二大主题展区,设置“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专馆”和“地理标志交易博览专馆”两大核心展馆。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专馆将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的创新成果;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专馆将汇集来自欧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的特色产品。展会全面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价值评估、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质运营服务资源,为创新主体打造高端融合、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交流平台。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的核心亮点。展会特设“知识产权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区”,通过实物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重点展示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与专利技术。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生金”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一步。展会以高校专利项目路演为核心,结合250多条专利供需信息发布,全景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在专利转化与成果产业化领域的务实探索与创新实践,让“沉睡专利”变为“产业活水”。

从国家到地方,专利转化正迎来政策与实践的“双引擎”驱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显著提升、涉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广东作为全国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重要引领区,率先出台实施方案,设定“合同成交额600亿元、备案企业3000家、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并于2025年推出“28条”攻坚举措,推动“先使用后付费”机制落地,创新金融支持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这一系列政策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动能。2024年,广东专利许可和被许可近两万次,同比增长近三成;专利转让和受让超过十四万件,显示技术要素流转持续活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三千多亿元,为五千余家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在从“专利清单”走向“产品清单”,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点。在展会路演现场,深圳技术大学的“高灵敏度污水病原体检测一体机”聚焦环境检测新方向,秀出科技之城的创新动能。当前,广东已完成全省17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0万件存量专利盘点,推动120余件高价值专利达成交易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联合12家荣获“湾区认证”的企业共同参展,集中展示“湾区认证”在赋能区域产业发展、推动标准统一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凸显认证体系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信任度中的关键作用。霸王花河源米粉、虫草花、深融化橘红、新岗红茶、顺德鱼生、茅贡米、骆驼奶粉、肉苁蓉、广西吃泡泡螺蛳粉、木糠布甸十款产品积极参与现场“湾区认证”产品推荐活动。这些产品以其严格标准化的品质管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卓越的口感优势,在展会现场备受瞩目。

作为一项创新的区域品质认证体系,“湾区认证”通过为农副产品与文旅服务建立统一的品质标杆和规范流程,不仅直接刺激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更深度促进农业、加工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机交叉融合,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其构建的以“信任”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严格的认证标准和透明的监管机制,为县域经济与“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开辟品牌化、精品化的实践路径,相关产品也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

同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广州举办“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据悉,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分别达到81.7万件和852.4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1.35万件,同比增长超三成,充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活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深圳、珠海、广州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16.9件、73.1件和41.4件,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广东积极搭建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转化合作和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机制。如,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三地知识产权对接合作;通过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促成粤港澳高校院所专利跨区域转化776件次。

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副署长曾志深表示,香港申请人在内地提交专利申请时,可通过广州代办处及深圳代办处提出优先审查请求。从今年6月底开始,香港创新主体可受惠于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两项措施有效缩短香港向内地申请专利的审查周期,加快香港专利拥有人的科研成果在内地落地转化。邝信昌提到,该局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紧密合作,自今年10月15日起,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业务受理窗口等24个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窗口,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有效提升粤澳两地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水平。

(粤市监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于雪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