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深圳热浪翻滚,赶回办公室的郑小冰,衬衫后背已被汗水浸透,他刚从一家失信运输企业匆匆赶回石岩街道同富裕工业园区办公室。
顾不上擦汗,他抓起桌上凉透的茶水猛灌一口,立即召集同事:“下午两点前,务必请齐那7家企业负责人!”窗外,烈日炙烤着工业园区的水泥路面,室内,一场关乎企业重生的信用修复座谈会正在紧急筹备。
诚信灯塔:从星城商场亮起的光芒
与其十分钟左右车程的星城购物中心入口处,年轻的母亲掏出手机,扫了扫海鲜餐厅门口的“金字招牌”——信用二维码。屏幕上立即跳出该店的营业执照、商品抽检记录和三条关于上菜速度的实时反馈。她微笑着,拉着女儿走进,在进门的正对面悬挂 “诚信示范商家” 的铜牌熠熠生辉。
“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这就是信用可视化的力量。”郑小冰对商场经理和晶报记者这样感慨说,几年前的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腾。
▲石岩街道在星城购物中心创建宝安区首家“诚信示范商场”。(资料图片)
2020年,以宝安区建设全国首个社会信用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在区信用办的指导和区促进协会的支持下,石岩街道协调星城购物中心管理公司(深嘉源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探索“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的新型监管机制,在星城购物中心创建宝安区首家“诚信示范商场”。
星城购物中心是石岩街道首家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一站体验式购物中心,现入住星巴克、屈臣氏、周大福、中影金影星汇国际影城等150余家商家,是石岩百姓购物、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在此购物中心创建诚信示范商场,对营造石岩公平诚信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意义重大。
在郑小冰和同事们的推动下,团队通过采集星城购物中心150余家商家工商基础信息、产商品信息、信用状况,制作金字招牌(信用二维码),安装在商铺门口显眼处便于消费者扫码查询,可对商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解决消费者、商家、监管部门三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做到信用信息可视化(可查询、可评价、可反馈)。
与此同时,团队组织星城购物中心商家签署信用承诺书,对安全卫生、明码标价、服务规范等公开进行承诺,并将信用承诺的内容作为诚信商家评选的重要依据。
在这当中,20家经过严格评选的诚信标杆商户脱颖而出,作为诚信典型,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商家守信经营。
工作人员还不时在商场内发放市民信用手册,布置诚信宣传海报、诚信宣传展板,楼层电子显示屏插播诚信信息,营造诚信浓厚氛围。
一位经营服饰店十年的老板在授牌仪式感慨:“这块牌子挂上去,老顾客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比千言万语都有分量。”
智慧护航:创新谷里的合规革命
石岩街道宝石路和松白东路交叉口西南,创维创新谷智慧大厅里,巨大的电子屏无声滚动,一条信息格外醒目:“某科技公司完成最新合规培训,风险评级更新为绿色A级。”这面屏幕如同园区信用建设的“智慧之眼”,实时展示着入驻企业的合规动态。
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的创维创新谷建筑面积约45万㎡,现入驻企业约350家,园区致力于打造成为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集研发、生产、办公、商务为一体的智慧化科技创智中心。
2021年,面对企业合规意识薄弱的普遍困境,郑小冰将目光投向了这座45万平米、容纳350家企业的科技创智中心。以创维创新谷发展空间为基础,整合园区资源,以5G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从宣传、培训、引导到监督等系列企业合规工作,鼓励园区企业建立有效合规管理体系。
“营造企业合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入驻企业合规化意识,鼓励园区企业建立有效合规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他回忆说。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创新谷5G党群服务中心变身 “合规大本营”——专业导师轮值坐镇,为企业提供从行政合规到刑事合规的“问诊”;定制化培训定期开讲,剖析合规风险案例;招商、运营、法务多部门联动,从企业入驻之初即灌输合规意识。
▲郑小冰在办公室接受晶报《晶视频》栏目专访。
“以前觉得合规是束缚,现在明白它是‘护身符’。”一家初创科技公司负责人在参加完培训后坦言。郑小冰团队打造的合规生态正悄然改变企业思维: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拥抱,合规文化如同藤蔓,在创新谷的智慧土壤中蔓延生长。
在宝安区“信用+合规”的创新管理模式下,这样的示范园区已建成15家。数据显示,诚信企业平均出口查验率比普通企业低80%,发票审批实现100%“一次办”,信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破冰之路:信用修复的深圳温度
2023年盛夏,面对辖区28家高频失信企业名单,郑小冰深知仅靠文件和会议无法融化坚冰。
一家土石方工程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被列入名单,负责人起初态度抵触,甚至拒接电话。
郑小冰和同事黄坤福三顾其门,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摊开政策文件逐条解释:“失信不是终点,修复好了,招投标的大门就重新打开了。”
当企业财务抱怨“为一张纸跑惠州不值得”时,郑小冰立刻起身:“材料在哪?我们替您跑!”他带队驱车跨市,辗转惠州的档案管理部门,最终将盖着鲜红印章的文书交到企业手中。根据深圳信用修复规定,一般失信行为公示期满3个月才可申请修复,而严重失信需满6个月。郑小冰的团队正是这些政策与企业的“翻译官”。
“在深圳信用网提交修复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但很多企业卡在材料准备环节。”郑小冰的同事向记者展示他们整理的《信用修复指南》,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注意事项。当最后一家失信企业成功修复信用时,郑小冰的手机被老板们的致谢信息点亮——从某土石方到某运输工程公司,28家企业的失信记录在石岩街道彻底“清零”。
摆渡人生:三十载诚信底色
在石岩街道的诚信建设版图上,郑小冰并非孤军奋战。
在其石岩街道综治中心的的办公室墙上,一幅“信”字书法和多幅群众企业自发送来的锦旗格外醒目。
这位有着三十余年工龄的老党员和同事们一起,将诚信二字深深刻入石岩街道发展的脉络:从星城购物中心每一块闪亮的“诚信商户”铜牌,到创维创新谷电子屏上跳动的合规评级;从28家重获新生的企业,到 “诚信+反诈” 示范基地不断拓展的阵地——他们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信用摆渡人”,在惩戒与重生之间搭起坚实桥梁。
在石岩街道——这个一直以来的深圳产业重镇。郑小冰和同事们用日复一日的汗水浇灌的果实,让诚信从纸面规章化作街头巷尾的自觉,当“信用有价值”成为商企共识,这座街道诚信建设的涓涓细流,终将汇成高质量发展的浩荡江河。
郑小冰
男,石岩街道平安法治办一级主任科员,1969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省陆丰市,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入党。2021年、2022年被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授予“嘉奖”;2023年被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授予“记三等功”。
编辑 林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