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城市英雄245期 | 宝安诚事之沙井退役老兵陈钧池:军魂铸信 信诺生辉

晶报记者 柯季 陈馥玉 杨靖/文、图
08-04 10:46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宝安区宝安大道和新沙路交叉口东南处,沙井街道壆岗大厦钧雷办公大楼四楼,深圳市钧雷实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连续几天深夜都亮着灯。创始人陈钧池刚送走几位退役军人战友,桌上散落着创业计划书——这已是他本月第三次为退役战友量身定制创业方案。

开栏语

四十五载风雷激荡,深圳经济特区以“敢为天下先”铸就改革丰碑。

四十五载鹏城风华正茂,诚信基石历久弥坚。

值此荣光时刻,《宝安诚事》专栏隆重开启。我们聚焦深圳产业、人口、面积大区——宝安,将镜头对准这片热土上最闪耀的群像之一——诚信人物。专栏将为您讲述十位诚信践行者的动人故事,呈现他们用坚守书写的诚信事迹。他们以点滴言行诠释着信用的力量,这些鲜活的面孔与真实的诚信故事,汇聚成驱动宝安发展的核心动能——以信立产,以诚创变。

让我们一同走进《宝安诚事》,感受诚信的光辉与温度。

宝安诚事之宝安沙井退役老兵陈钧池:

军魂铸信 信诺生辉

宝安区宝安大道和新沙路交叉口东南处,沙井街道壆岗大厦钧雷办公大楼四楼,深圳市钧雷实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连续几天深夜都亮着灯。创始人陈钧池刚送走几位退役军人战友,桌上散落着创业计划书——这已是他本月第三次为退役战友量身定制创业方案。

就在几个小时前,作为沙井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的户主,他刚与壆岗社区党委、街道红星堡垒户成员、专业社工及志愿者们并肩完成了一场名为“壆岗同心消暑意 红星堡垒传温情”的爱心行动。

他们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快递站点和环卫休息区,将240杯亲手制作、沁凉入心的手打柠檬茶和200份满载关怀的清凉礼包(内含挂脖风扇、清凉油、风湿贴膏等实用物品),送到了辖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一线劳动者手中。

一位汗流浃背的快递小哥接过礼包时,脸上绽放出朴实的笑容:“天气是真热,但这心意送到心坎里了,感觉特别清凉!”

此刻,那件被汗水浸湿、印有“红星堡垒户”标识的红马甲,还搭在椅背上,两个战场在此刻重叠:一个是为战友谋划未来的创业诚信战场,一个是将退役军人温情传递至社区角落的诚信公益战场。

军旅生涯

1999年,21岁的深圳宝安沙井壆岗本地青年陈钧池踏入广西柳州空军某部军营。离乡的惶惑曾让他夜不能寐,直到班长一席话点醒:“部队就是咱第二个家!”恐惧虽在一刹那消失了,但是历练才刚刚开始。这个“家”的“入门礼”异常严苛:为将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他跪在军营地上用板凳压磨被角,即使再难仍咬牙坚持。当粗糙的棉布终于挺括如刀,他笑得像个孩子:“咱的‘豆腐’也板正!”

新兵连的汗水浇灌出意外收获——因热情干练,更荣膺“优秀士兵”。

每当回忆两年的军营生涯,陈钧池都感慨:那是将“责任重于山,战友亲如兄弟”的信念熔进骨血。

“成长往往只在一瞬间,”陈钧池的最深记忆留在了2000年夏,柳州邕江洪水。

当人生中第一次面对齐腰深的洪水,抬眼望去,等待救援的居民满眼的信任和期望——那一刻,让来自深圳的陈钧池一瞬间成长:为了人民,可以献出一切。

容不得丝毫犹豫,他和战友连续三天三夜垒沙包、清淤泥。体力透支到极限时,他就裹着沾满泥浆的迷彩服,蜷在堤坝边睡一会儿。

洪水退去时,街道两侧居民自发列队,掌声与“辛苦了”的喊声汇成热浪。被救出危房的老奶奶牵着孙女,将热鸡蛋塞进他和队友龟裂的手掌中。22岁的陈钧池抹去脸上的泥水,那一刻他顿悟了军装的分量:“原来被百姓需要,比立功受奖更让人踏实。”

“红星堡垒户”

退伍回乡后,因为部队的历练和多次嘉奖,陈钧池成为村管理团队的不二人选。

2012年,陈钧池在壆岗创立了钧雷实业,开启了下海经营的新战场,也就从那一刻起,他把“诚信”刻进了公司基因。2019年,公司陷入困境,他被迫关闭了除培训外的其他业务。不过,陈钧池留下了那些一直跟着他的员工,老员工阿胡回忆最艰难时:“此后三年,这里成了员工们的避风港。他说战友二字,生死都得扛住。”

2022年,当深圳市首创推出“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项目,号召优秀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服务邻里、传递正能量时,陈钧池第一时间报名,并将公司600平方米场地改造为服务基地。当年11月18日,宝安区首块“红星堡垒户”牌匾在他门前亮起。

挂牌成立后,这个红色堡垒迅速发热:政策咨询站开在门口、老兵调解室化解邻里纠纷、就业培训课场场爆满。这里也成为了社区退役军人的温馨驿站、政策宣传的前沿阵地、邻里互助的可靠支点。

“穿上军装,我们为国家敢于牺牲奉献;脱下戎装,军魂依然在血脉里流淌。”陈钧池常这样说。

“诚信担当”

二十五载春秋流转,陈钧池的生命战场几经更迭:从保家卫国的空军战士,到诚信立业的企业家,再到今日为烈日下的劳动者递上的一杯杯沁凉柠檬茶,最后定格在社区里那座永不熄灭的红色堡垒。

“脱去军装二十五载,带走的不仅是一纸证书。”在钧雷办公大楼7楼的办公室,陈钧池抚摸着“红星堡垒户”牌匾,这位空军地勤老兵目光如炬,“军魂是刻进DNA的印记——在军营为它淬火,在商海靠它立身,回社会以它燃灯,在社会以它传递每一份力所能及的温情。”

如今,这束光正照亮更多角落,他视公益捐赠为庄严承诺,累计投入资金逾15万元,精准帮扶困难群体,2018年起持续资助川黔两地学校,5万元善款悉数用于改善校舍、购置物资。2020年通过水滴保平台捐助大病家庭3万元,解燃眉之急。2021年发起创业共享平台,无偿提供办公场地、资源及培训。2023年启动“千人创业计划”,向创业战友免费提供1000套商城系统,他创建的退役军人创业平台已孵化5家企业助力5人成功创业,千人创业计划持续扩容。他以“红星堡垒户”为阵地,两年接待300余人次,开展政策宣讲23场,协助解决就业、社保难题15件,用行动搭建起退役战友“信得过”的港湾。

因恪守诚信、贡献突出,陈钧池先后获评宝安区“双拥先进个人”、深圳市“优秀红星老班长”。面对荣誉,他誓言如初:“脱下军装,不褪军魂!我将永葆军人诚信底色,以红星堡垒为阵地,带动更多战友服务社会!”

当新一批退役士兵走进钧雷大楼的创业课堂时,黑板上的“诚信担当”四字遒劲如初,宛如永不褪色的军功章。而那抹“红星堡垒户”的红,正如同他亲手送出的柠檬茶一样,在鹏城的街巷间,无声地沁润着人心。

陈钧池

1978年出生,1999年入伍,获评“优秀士兵”,2001年月退伍。2012年创立深圳市钧雷实业有限公司;2022年成为宝安区沙井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户主,2023年获评宝安区“双拥先进个人”。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柯季 陈馥玉 杨靖/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