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渡口的诚信之舟丨初中组省级三等奖

饶诗捷
2024-11-22 09: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4年深圳市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

《大沙河渡口的诚信之舟》

作者:饶诗捷

学校(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余洵子

天中节已至,夜渐渐短了,日渐渐长了起来,粽香将周围的空气溢得满满当当,这个难得的假期父母开着小车带着我和弟弟回到湖北,又去了不止有着红砖绿瓦、山清水秀还有着人间温暖、信义忠厚的大沙河河渡。

“爸爸,我们真的要在这种天气去渡口吗?”我有些犹豫地问道,看着窗外的细雨连绵。“当然,”父亲坚定地说,“今天我带你去见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的故事值得你听。”父亲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特殊的光芒。

抵达渡口时,雨丝斜斜地打在我们的脸上。

“老万!过河!”

“哎!来哒!”那个被称为“老万”的人从小坡上一个石屋子里走出来。

远看的时候不太真切,坐在船上近了,只见这位被称为“老万”的老艄公,皱纹满布却笑容满面。我们上船坐稳,竹篙一撑,小船调头拨开细浪,轻盈地划向对岸。老万划着古老的木筏,哼着自编的小曲,“我清早起来把船开,船儿啊慢慢摇,河那边客人要过来……”

头顶是无尽的山峦,每一座山峰都像是插天的巨柱。身边是青绿的江水,它的源头像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天边。木筏的声音、摆渡人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和着山鸟的叫声、山风的呼吸构成了一首自然与生活的交响曲……

山谷中的风更强劲些,风声一呼,老万却似不紧慌,吆喝一声:“起风了咯,大家坐稳了啊。”起初小船摇摇晃晃,老艄公就和风争夺着船儿的控制权,摇着桨,龟裂的手握得紧紧的,运用着巧劲,四两拨千斤似的过去了。

小船摇摇,船桨晃晃,我们一会儿就被稳稳当当带到对岸,上岸后,心里觉得有些紧张后的放松,又油然而生对这位摆渡人的敬佩:这得是多少次的摆渡才有来的经验啊。爸爸说,被乡亲们称作“老万”的这位老艄公名叫万其珍,他们已经在这里五代摆渡船。

据说,一百多年前,清末时期,老万的祖父万作柱带着4个儿子,从湖北监利逃难至人烟稀少的大沙河。初至大沙河,万家被当地乡邻接纳和接济,得以在这里安家落户。当时,许多村民家在河这边,田却在那另一边,他们用一种木筏过河,常有人落水。于是,水性好的万作柱卖掉家里的猪,打造了一条木船,运送村民往返于两岸。从那时起,他们许下了为知恩图报坐船摆渡分文不收的承诺……

多年前,交通部门允许县内的渡口每次收取3到5元的摆渡费。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万,还有人按客流量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认为万家赚钱的机会来了。而老万觉得,祖上的遗训代代传下来都这样,绝不能把家风破坏了!老万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坚持做到底。”老人话语质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何况是几代人。关键是贵在坚持,特别是要心中有念。”

爸爸还告诉我,大沙河渡口也被称为红军渡口,贺龙将军攻占建始县城杀敌途经渡口,与士兵蹚水过河。老万在65岁时,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这艘摆渡船也被称为“党员号”。不仅因为老万是党员,更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和信仰。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炎炎,他们一如既往地为乡亲们义务摆渡,毫不动摇,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忘来时路,万家四代人前后义渡141年,木船变铁船,篙竿变船桨,不变的是万家人无声的承诺……

回家的路上,父亲握着我的手,轻声说道:“万爷爷的话你要记住。诚信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对社会、对未来的承诺和信念。记住,无论将来你选择什么职业,都要像他们一样,扣好诚信的扣子。”

那天的雨已经停了,但万其珍爷爷的故事和他简单却有力的话语,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诚信如同大沙河的渡船,载着我们前行。这段“百年义渡”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诚信,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编辑 秦天  审读 徐恬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李天军

(作者:饶诗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