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
小时候,夏天能喝上一碗勺儿粉是无比清凉和幸福之事,5角钱一碗,吃来却也是奢侈之事。
爱国是街上的老生意人,他不到一米六的个头,看上去瘦瘦弱弱的样子,和妻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每天天麻麻亮就提着几筐子包子站在学校门口守望,无论下雨下雪雷打不动。夏天了,他就和妻子做勺儿粉沿街叫卖。
他挑着铁桶装的勺儿粉,勺儿粉放在有着一层格子的木高架子上。为了平衡,另一头放着桶装的水,也有一层格子高木架子,担子上还挑着白糖、白醋、碗和勺子,在木架子最上方是一块白色的遮阳布,显得格外显眼。
炎炎夏日,不吹一丝风,蝉高鸣着,狗也有气无力中趴在阴凉地里喘着气,爱国却顶着烈日,戴着草帽,脖子上面搭着湿毛巾,面带微笑,挑着重重的担子,担子在肩上颤颤悠悠,他叫喊着“勺儿粉哟,勺儿粉哟……”大步往前走,汗水湿透了衣背。
那天,母亲生意好,奖励我5角钱,让我买勺儿粉吃。
我就蹲守在家门口,老远看见爱国的担子来了,我飞一样跑上前去,递给他5角钱。他笑着拿起碗,用勺子把勺儿粉舀进碗里,再放入白糖,加些白醋,把一碗晶莹Q弹充满灵动的勺儿粉端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送入口中,甜甜的,酸酸的,爽爽的,滑滑的,透心的凉。我回味着,犹如坐在秋天的晚风中,冬日的冰雪中。
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争先恐后挤在挑担前向老板抢要勺儿粉。有个孩子端着勺儿粉,站在烈日中,一勺勺慢慢地品,时不时眯起小眼睛,另一个孩子跑上前来说:“你又在吃独食,喂我一口!”于是,一个孩子喂食另一个孩子令人动容的场景发生了。吃完了,那个脸上有灰、穿着破烂衣服的孩子不忘再舔一舔碗底的勺儿粉,并对另一个孩子说:“这是我在街上捡垃圾卖的钱,终于换来一碗勺儿粉,明天我们一起捡垃圾去!”他们击着掌,跑开了。
爱国叔的勺儿粉好吃,母亲说,他是挑镇东头井的水做的,那儿的井水甘凉清透,水井具有百年的历史。
后来,我到大都市了,每到夏天就怀念这种味道。我找家乡人了解到勺儿粉又叫石花粉,做法不复杂,但需要细心。
做石花粉需要石花籽,它其实是假酸浆的果实。假酸浆开蓝色的花,又叫蓝花天仙子,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镇静的功效,是天然解暑的珍品。做勺儿粉的具体做法是:将石花籽用纱布包起来,用绳系扎实。准备一锅凉白开,把石花籽在水中反复搓洗,稠状物会不断从布包里渗出,再准备一些石灰水,浓度稍高些,再倒入凉白开中。这时,石灰水与凉白开相恋了,越来越浓稠,二十分钟,它们仿佛成了白色的冰晶,透着清凉和弹爽。
每到夏天,想念勺儿粉的味道,便上网买这些原料,用心做上几碗,和家人们一起品尝。
今年刷抖音,突然从眼中跳出了一个人挑着白布担子的画面,主人面带微笑,沿街走着,步伐有力,担子晃晃悠悠,我一眼就认出了爱国,一眼就认出了他挑的还是勺儿粉。顿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将这一视频在朋友圈转发,在同学群中群发。这条视频点播量爆棚,许多许多的家乡人评论,有的说:“勺儿粉是童年的回忆,是一种乡愁。”有的说:“吃勺儿粉的人大了,挑勺儿粉的人老了,有一天,一定回家乡再尝尝爱国的勺儿粉。”我激动地评论:“小时候记忆的爱国叔就是勤劳朴实的,老了还在卖勺儿粉,他传承的是一份乡间文化,传承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商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