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头条:《周易》现代性转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人文天地·新阅读

王佳琦
07-27 10:0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周易》被称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的经学时代一直处于学术的中心地位。近代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剧变,加之西方知识体系对我国传统知识体系产生冲击,易学失去了学术中心的地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周易》中蕴藏的中国智慧,解读《周易》的著作也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经学传统的断代,学术性的《周易》解读著作对于普通人来说仍过于晦涩难解,大众性的解读著作又往往存在思想性不足,过于庸俗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经典进行现代性转换,是我们在新时代弘扬易学文化的关键所在。

《周易讲读》 寇方墀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7月版

本书作者寇方墀女士师从易学专家余敦康先生,对《周易》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长期致力于向大众推广易学文化。其在2018年出版的《全本周易》三卷本(导读本、诵读本、精读本)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讲解》,由寇方墀女士的讲课稿精心打磨而来,是在《周易全本导读本》的基础上对六十四卦的卦时、卦义、爻义的进一步阐释和讲解。全书充分发挥讲读特色,深入浅出,使艰深晦涩的《周易》哲理变为人人可知、可行的大众智慧。

正如《易传·系辞下》所言:“《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本书并未拘泥于前代解易著作的体例格式,而是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这包括解读文本上的调整和解读结构上的创新。而“读卦诗词”部分更是本书的特色所在。作者通过结合卦爻辞中的意象,以诗词的形式阐释一卦之义理,充分将《周易》重象的特点与诗词的意象美结合,将《周易》中思想的真、善转化为诗词之美。

从易学史的角度来看,“义理”与“象数”是易学阐释的两条主要脉络。清朝四库馆臣提出的“两派六宗”之说,就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流派归纳为“义理”“象数”两派。黄寿祺先生也认为“《周易》源本象数,发为义理,故当以象数、义理为主干;此外旁及者,……不由主干而寻为枝附,是为浑不辨主客”。本书以“承续中华易学正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故坚持以义理解《易》为主的这条易学阐释的主脉,从孔子《易传》出发,深入阐发每卦卦爻中蕴含的道理,注重明体达用、经世致用。

此外,作者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易学的专业素养,坚持解读内容的学术性、思想性,并没有为了刻意迎合大众,而使解读流于庸俗化、浅薄化。书中对每一卦的解读都参考了大量易学史上已有定论的大易学家的著作,言之有物,考之有据,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在解读困卦六三爻爻辞时,就参考了孔颖达《周易正义》与朱熹《周易本义》中的相关论述。并且,本书还紧跟当前易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注重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相互印证。如在损卦的解读中,充分利用了马王堆帛书《要》篇中孔子论“损益”之卦的内容来论述“损益之道”。

正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只有简洁、平易才能容易被人理解和遵从。相较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往往更考验一个创作者的功底。本书将《周易》深奥难解的古文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现代语言,解决了普通读者在文本阅读上的障碍。同时,又在讲解中创造性地使用“事—理互证”的诠释方法,广泛地引用了包括自身经历、历史典故、文学著作、名人故事等在内的大量事例来帮助解读。如在对师卦上六爻辞“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的解读中,就以汉光武帝刘秀论功行赏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不要重用有功无德的小人。这样不仅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据事说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每卦所讲述的道理。

余敦康先生认为当代易学解读应该切合时代,为读者提供通俗易懂的易学书籍,将易道的博大精深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使易道为更多人所了解,为更多人提供智慧的指导,这是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学者应尽的责任。《周易讲读》一书坚守易学正脉,体例新颖,立足于时代与大众的需求,将《周易》中深奥的哲理创造性地转化为普通人日常可知、可行的人生智慧,是克服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将经典现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广大的易学爱好者指明了一条研习易学文化的通途。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王佳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