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出台推进模块化建筑发展行动方案,到2028年模块化建筑项目面积不少于300万平方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07-21 15:2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更好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了《深圳市推进模块化建筑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8)》(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一个重点、两个带动、三个体系”,全力打造模块化建筑深圳样板,更好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如下工作目标:到2028年末,实施模块化建筑项目面积累计不少于300万平方米,促进模块化建筑三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集聚的模块化建筑产业体系,发布实施标准规范和图集不少于6部,模块化建筑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趋于成熟。

以“好房子”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模块化建筑应用

《方案》提出如下工作任务:一是以“好房子”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模块化建筑应用。聚焦“好房子”建设理念,在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宿舍等住宅项目推广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鼓励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对老旧小区进行整体“原拆原建”和微改造。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和产品,不断拓展模块化建筑应用场景。

二是积极发挥优质企业作用,带动产业提档升级,培育一批掌握模块化建筑核心技术且具有统筹协调能力的优质企业。引导企业提升模块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以模块化建筑优质企业为核心,整合优势资源,带动设计、生产、施工、咨询等企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海外重点项目。

三是精准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协同发展。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培育研发、设计服务、生产三大集群。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山区、坪山区的模块化建筑研发集群,加大智能建造、建筑材料、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研发。龙华区、福田区的模块化建筑设计服务产业集群,形成设计、研发及施工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体系。龙岗区、龙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模块化建筑生产集群,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模块化建筑集成所需的全量部品构件基本实现本地化供应。

四是强化管理体系创新,加强模块产品监管。建设各环节建立与模块化建筑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设计环节推动以设计为主导的模块化建筑产品研发模式;招投标环节鼓励采用集中采购方式;生产环节项目单位应向模块生产工厂派驻专业监理人员,实施模块首件验收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把控模块产品质量;施工环节结合智能建造技术,提高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后评估环节建立项目回访评估机制,促进模块化建筑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五是强化技术体系支撑,助力标准引领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研发迭代,推进模块化建筑技术创新,制定模块化建筑生产、施工技术等相关标准规范,完善模块化建筑标准体系。六是强化人才体系建设,构筑产教融合机制。建立模块化建筑领域领军人才、专业人才、产业工人三级培养机制,遴选模块化建筑专家,依托深圳本地高校和行业协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将模块化建筑生产和施工纳入产业工人实训。

目前全市模块化建筑实施面积超160万平方米

记者获悉,深圳市通过政策引导、标准支撑、项目示范和产业培育持续推进模块化建筑发展,培育了以中建海龙、中建科工、中建科技、中集集团等一批模块化建筑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模块化建筑实施面积超160万平方米。

政策引导方面,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鼓励采用模块化建筑作为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抢占行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标准支撑方面,深圳先后发布《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以及近期即将发布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全面覆盖模块化建筑三大主要技术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涵盖模块化建筑工程计价内容,提高模块化建筑成本管控水平。《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将模块化建筑纳入项目评价范围,建立以建筑产品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项目示范方面,深圳在住宅领域,打造了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华章新筑保障房项目;在学校领域,打造了模块化建筑校园的新标杆——立新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在医院领域,打造了“可移动”的模块化医院——龙华中心医院项目。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抢抓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机遇,推动建筑产业向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的现代建筑模式转型升级。

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王雯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