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 | 黄国成: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用美食和爱心守护城市烟火气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整理
07-14 21: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叫黄国成,是沙头四季大排档的老板,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我的大排档是设有党支部、布置了军人展览馆的大排档,是社交媒体上的“必吃”大排档。这些年,我一直在奋斗创业中讲述深圳故事,希望大家通过我的经历看到深圳退役军人拼搏向上的斗志、中小微企业的生机活力、深圳营商环境的开放包容,让更多人爱上深圳。

我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原住民,来自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村,父辈是蚝民。我们村离海边很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洪水,全村都淹了,是解放军战士把在屋顶避险的我和家人救了下来。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了一个当兵的梦想。2004年,不到20岁的我如愿参军入伍。两年后,我退伍回到家乡。有人说,我可以靠家里的房产收租“躺平”,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兵,要为社会多作贡献;并且,深圳是我的家乡,我应该为家乡尽一份力。我想,既然自己喜欢做菜,那就尝试一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就这样,我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创业之初,我摆过地摊,试过推三轮车卖烧烤、炒河粉,一点点积累经验、锻炼技能。直到2011年,我才在沙尾村开店,那时只有3名员工,在20平方米的铁皮屋里摆了6张桌子。十多年摸爬滚打,依靠美味的餐食和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我的大排档渐渐有了口碑,现在门店总共有2000多平方米,员工78人,其中有16名退役军人。我还在店里布置了一个小型的军人展览馆,陈列着各种军事武器模型以及一些老兵寄存在这里的立功奖章、纪念品,闲时如看到顾客在这里参观,我就会走上前向他们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日常交流中,我了解到不少战友都有创业的想法,但不知从何入手。创业取得一些成果后,我就想着要把自己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分享出来,帮助老兵们就业创业。我发起了“尝试做老板一天”行动,邀请想创业的老兵来我们店里体验。我带着他们去买菜、学习炒菜、体验摆地摊,在实践中了解做餐饮需要的投资成本和技能;教他们拍摄制作短视频、做直播;还有帮忙解读创业政策、把关合同等等。如果有急需工作补贴家用的战友和群众,我会尽量在店里给他们安排工作。即便遇上特殊节点,餐饮业经营困难导致连连亏损,我抵押自己的房子也要确保大家的工资不少发。

在深圳这座文明城市,做志愿者、做公益是很常见的事情。我在2008年就注册了深圳志愿者,参加了3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现在志愿服务时长有1600多个小时。2020年,我成为福田区沙头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的首批志愿者之一,并成立了沙头四季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带动大批老兵、店员甚至顾客加入志愿者队伍。我和店员们、战友们有空就去参加志愿活动,包括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爱心送考等等。做餐饮的便利条件,也让我能通过原材料采购的方式参与爱心助农、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福田M餐”行动为有需要的群体送出免费爱心餐,打造暖蜂驿站为环卫工、快递员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这几年,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我邀请老兵和环卫工人到店里共享“爱心年夜饭”,家常菜式说不上“豪华”,主要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深圳这座城的人情味、烟火气。

从当兵梦到创业梦,从推三轮车卖烧烤到经营“必吃”大排档,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也让我收获了“中国好人”、广东省“诚信之星”、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我觉得,深圳是能够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的城市,要相信勤奋的力量。深圳公平包容,营商环境优越,是非常适合年轻人创业追梦的城市。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