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老服务压力与日俱增,养老服务需求日趋迫切,福田区福田街道积极探索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都市养老新范式。其中,在福田街道创新养老版图中,渔农社区“渔暖桑榆”长者守护计划以其精准化服务成为养老示范品牌。
该项目聚焦失独、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群体,构建“一人一档”动态监测机制,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社工张朝红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全力践行“全人关怀”理念,用专业技能守护长者健康,以人文关怀抚慰心灵需求。
▲张朝红
当年轻的心遇见“夕阳红”
2016年,刚毕业的张朝红来到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年轻的她选择盐田区养老院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开启了长达五年的长者服务历程。
“老人们有时表达出来的,并非他们真正的想法。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倾听,更是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无声诉求,发现那些隐藏在言语背后的真实愿望。”这是张朝红在服务长者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她不仅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注重深入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朝红的社工职业道路逐渐拓宽,曾奋斗在心理咨询、青少年辅导等多个社会工作领域。“心理咨询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如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它教会了我耐心与同理心的重要性,也赋予了我面对复杂情况时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张朝红在成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的一员后,能够深入长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渔农社区现有居民175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878人。社区内有40位高龄、独居、失能或重残的老人,他们面临着健康问题和社会隔离的影响,急需心理情感支持与社交网络的拓展。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渔农社区推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力求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全面而贴心的服务。
作为社工点的“养老专员”,张朝红在“渔暖桑榆”项目中践行着她温暖的守护使命。她深知:“社工的使命不仅是提供服务,更是用专业和温暖搭建一座桥,让长者能重新找到生活的光彩。”
助“乘风破浪的奶奶”重新起航
在“渔暖桑榆”项目的服务过程中,94岁的曹奶奶给张朝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天我们正在开展社区活动,一位经常参与活动的叔叔向我倾诉:‘我妈妈从江西来深圳后,感觉不是很开心,能不能想办法帮帮她?’”这引起了张朝红的关注,她开始深入了解曹奶奶的情况。
曹奶奶的儿子告诉张朝红:“我妈妈以前是很活跃的。但来到这边后,她几乎整天待在家里,一出门就说头晕。即使有老乡邀请她出门,也难以激起她以往的活力。”尽管家人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却未发现明显的健康问题。
结合多年来服务长者的经验,张朝红意识到,曹奶奶不仅面临身体健康问题,还有来到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和融入社会的挑战。
“初次拜访曹奶奶时,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几乎不怎么说话。”张朝红回忆道。经过几次接触,曹奶奶逐渐敞开心扉,讲述了一次外出时晕眩的经历,认为自己应该待在家里,以免给子女添麻烦。
“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当学会接受它,并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张朝红开导曹奶奶正确看待身体机能正常衰退的过程,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她为曹奶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区活动计划,鼓励她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举办的生日会、唱歌班等活动。
曹奶奶最明显的一次转变,是在社区的“人生回顾小组”活动中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讲述了养育两个儿子的不易,那是一个坚强女性的故事,充满了爱与坚持。”
渐渐的,曹奶奶开始享受社区活动的时光。“在社区拍摄反诈视频时,我们特别邀请曹奶奶出演一个家长角色,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朝红笑着说,“虽然台词不多,但曹奶奶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这让她非常有自豪感。”
随迁老人曹奶奶的变化,宛如一艘历经风雨的帆船,在港湾停泊良久后,重新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前行。这样的故事也激励张朝红帮助更多类似曹奶奶这样的老人“化孤独为动力”,走出家门,重获年轻时的活力与风采。
▲张朝红在介绍渔农社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
为独居“老玩童”构建温情安全网
84岁的李奶奶是张朝红心中的“老顽童”:她有一颗开朗乐观的心,对生活充满热爱。退休后,她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国画,开启了艺术创作新篇章。
在协助李奶奶办理残疾证的过程中,张朝红与她相识,并深入了解她的生活状况。李奶奶是一名退休企业职工,非常重视个人隐私;老伴去世后,她独自居住,婉拒了子女为她请保姆的提议。
尽管李奶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忧虑是她独居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心头阴影。李奶奶把福田街道适老化项目的智能产品“一键呼叫”作为她的“生命线”。然而在2023年,李奶奶的“一键呼叫”因产品原因出现了故障,这可愁坏了李奶奶,她赶紧主动联系社区寻求帮助。
张朝红迅速响应,在征得李奶奶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个案服务流程。她联合社区民政员、网格员和技术人员,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的协助下对李奶奶家中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修,不仅修复了一键呼叫系统,还解决了电线老化、燃气设备轻微泄漏等安全问题。李奶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而且呼叫端的号码除了老人的子女外,还加上了张朝红的手机号码,就是为了保证能在社区内最快速度提供救助服务。
张朝红还持续关注李奶奶的心理状态。为改善她的焦虑情绪,张朝红定期拜访,陪她聊天解闷。慢慢的,李奶奶开始敞开心扉,分享生活点滴,重拾绘画爱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出去走走吧。”张朝红建议道。在她的鼓励下,李奶奶开始主动参与健康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张朝红积极与李奶奶的子女沟通,促使他们增加了探望老人的频率,增强了家庭的支持力度。考虑到李奶奶患有严重的腰椎疾病,张朝红还联系社区医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慢性病管理计划,并详细规划了突发疾病的应对预案。
“以前独居的时候,我有时会焦虑无助,现在我的居家安全有了新保障,身体状况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改善了不少,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每天都有事做,心情也变好了很多。”李奶奶笑着对张朝红说。
“在守护长者的路上,我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他们生命中的同行者与支持者。”福田街道通过“党建+社工+民政员+网格员+义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多方联动,织密守护老者网络体系,让生活在福田的老人安享、乐享晚年。夕阳红的背后,正是有无数如张朝红这样的平凡又优秀的工作人员,他们扎根基层,精准服务,用行动及成效证明,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细致的服务、合理的支持、引导及关爱,成为连接老年人与外界世界的桥梁,帮助他们在晚年时光里重新找到生活的光彩。
张朝红
中级社会工作师,深圳市注册社工,现为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渔农社区一线社工。具有8年社工实务经验,深耕民政救助、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老年人服务三大领域,擅长困境群体帮扶、助老服务及社区服务项目设计及成效评估。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