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30多家店铺招牌被拆,9个多月无人来装!店主:投诉无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文/图
08: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接到群众投诉称,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部门承诺对位于红场大道的一个传统市集的店铺进行招牌、雨棚免费统一设计安装,2024年10月到12月,该市集店铺招牌进行集中拆除后,至今没有下文

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接到群众投诉称,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部门承诺对位于红场大道的一个传统市集的店铺进行招牌、雨棚免费统一设计安装,2024年10月到12月,该市集店铺招牌进行集中拆除后,至今没有下文。群众反映,部分店铺无招牌经营已超过大半年,生意受到不小影响。

部分店铺为了节省成本,只好搭建临时简陋雨棚。

深汕特别合作区红场大道,30多家临街店铺门头一片空白。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情况属实。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红场大道,30多家临街店铺门头一片空白,难以辨别经营内容。经过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2024年10月到12月,有自称政府工作人员带领施工人员,对该市集红场大道临街店铺招牌、雨棚进行了集中拆除,并口头承诺在农历春节前后免费安装好招牌、雨棚。部分店主认为免费升级店招并无损失,也有店主因为从众心态,同意配合工作。

然而,至今他们也没有等来店招和雨棚。“当时,我们只知道他们是‘政府’的人,拆除也没给我们文件,我们也没这个意识去要。”一位小超市老板这么说。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及,是否与拆除部门联络时,所有受访店主都表示,当时未有人表明身份和出示拆除文件,所以投诉无门。

“我们之前的招牌是雨棚式的,花了将近2000元做的。”一位五金杂货店店主告诉记者,在这个传统市集,过去一直有临街店铺搭雨棚经营的习惯,一方面是遮阳、防雨,另一方面也是适当延伸经营空间,“原本说过年前后给我们装好,但等了这么久也没办法,我们只好再花钱做雨棚。否则一下雨,雨水全部飘进店铺,根本没法做生意。”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店铺不想多花钱制作雨棚,用竹竿、塑料布和铁丝搭建了临时简陋雨棚。“确实不好看,但也只能这样,我们小本经营。”一位鱼铺老板说。

一位烟酒商店的老板说:“我们的生意虽说以熟人为主,但现在深汕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没有门头,生意确实有影响。而且现在这样门头空着,外面临时雨棚到处乱搭,也不好看。我们希望‘政府’的承诺早点兑现。”

近年来,统一店招曾多次引发争议,一些地区“一刀切”“层层加码”的现象侵害了经营者权益,也破坏了市容市貌。门头虽小,却承载基层商户的生计与信任,拆不规范、建无回应,折射出的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不足。

当前,广东正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美丽圩镇”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握好提升城乡面貌的核心要旨,降低拆建对日常经营、生活的干扰,才能把“美丽圩镇”真正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深圳特区报将持续追踪报道有关情况。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