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有管好孩子。”近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展屯综合市场附近2岁幼童命丧车轮之下,孩子母亲遭遇丧子剧痛,可网上却响起了貌似“理中客”的指责声。
人在遭遇亲人突然离世这样的重大打击后,心理会受到巨大创伤,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此时,当事人最需要的是安慰、关怀甚至是专业的心理救助,而不是冰冷的指责和责任划分。一些网友指向孩子母亲的“责任分析”,就像在流血的伤口上撒盐,只会让痛苦加倍,可能将本就脆弱的心灵推向崩溃边缘。
回望 2023 年武汉市某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在校园内遭遇车祸身亡后,网友对其母亲的恶意质疑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导致这位母亲不堪重负跳楼身亡。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过,我们理应从中吸取教训。每一次类似的指责,都可能是压垮当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再次上演?
具体到大理这起事件,悲剧的发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广告灯光的投射引起幼童躺倒在地,也可能影响了货车司机视线,现场隔离设施的缺失让幼童轻易进入危险区域。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母亲身处单亲家庭,独自抚养孩子本就精力有限,在那一刻或许只是短暂的疏忽。一些网友却急着把责任推到她身上,这样的指责显然过于偏激。
面对遭受丧子之痛的母亲,急于指责不啻于吃“人血馒头”,看似“理中客”的分析不过是冷漠的表现。生命的逝去已经足够令人悲痛,我们应多一分同理心,少一分苛责;多一分安慰,少一分指责。这样才能抚慰受到重创的心灵,避免因不当言行再次造成悲剧。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