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智场景下的生命诗学,裕安学校举行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读创教育 张郗郡
07-02 14: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通讯员 欧阳霞 杨教  

六月鹏城,夏木阴阴正可人。6月18日,宝安区 "万名教师晒好课"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在裕安学校举办,以 "数智场景下的生命诗学" 为主题,聚焦诗教课堂中 "兴发感动" 的教学实践。

裕安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白姗、副校长李先红出席并观摩活动。活动由裕安学校刘颖老师牵头组织,吴春燕老师主持,通过课例展示、多维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

课例展示环节,航星学校黄海童老师执教《舟夜书所见》。她以 "动静结合" 为核心,通过多层次朗读与沉浸式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韵律美与画面美。课堂从解题、正音入手,借助AI生成画面对比 "孤灯如萤" 到 "满河星" 的瞬间变幻,解析 "簇" 字的动态意象。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群诗对比(《宿建德江》《鸟鸣涧》),体会诗人从孤独到惊喜的情感变化,并完成背诵目标。

宝安区裕安学校王丹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课堂通过“时空邮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结合王维生平引导多层次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韵律与情感。教学中注重共情培养,将诗人思乡之情与学生生活经验类比,通过 "提问王维"" 创作家书 " 等活动深化理解。同时,借助小组合作、节日文化拓展及多媒体创作任务,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审美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

“春风拂面万物鲜,顺时养生记心田。夜卧早起迎朝露,养肝护肝气色添……”诗教成果展示环节,裕安学校朗诵社团带来作品《春草谣》,以七言韵律融合春日意象与养生智慧。作品借 "海棠含笑" 绘春景,以 "夜卧早起" 传 "春生夏长" 中医理念,通过 "物象描摹 —节律营造—哲思渗透" 结构,让传统养生智慧在声韵中焕发生机。

该作品作为裕安学校的诗教成果,既展现学生对 "兴发感动" 理念的内化,也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的样本。

接着,坪洲小学王军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进行评价。她指出,王丹、黄海童两位老师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舟夜书所见》为例,创新实践 "入耳・入心・入行" 三阶教学模式。课堂借助 "平长仄短" 吟诵、AI画面生成、群诗联动等手段,引导学生实现从声韵感知到情感共鸣、文化传承的进阶。王丹老师以重阳习俗为纽带,将思乡情转化为文化认同;黄海童老师通过 "簇" 字解析与动静对比,让学生体验诗意惊喜。该设计既传承叶嘉莹 "兴发感动" 诗教理念,又创新古诗教学方法,为传统文化课堂活化提供示范样本,展现了 "会读 —— 会感——会用" 的完整育人路径。

安乐小学袁丹老师以叶嘉莹女士的 "兴发感动" 理论为指导,开展《"兴发感动" 理论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专题讲座。该理论认为诗歌创作源于作者心物交感,核心是通过感发生命力量触动读者心灵。袁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三大策略:一是,构建“自由朗读—情境朗读 —吟诵品味"”的分层次朗读体系,强化韵律感知;二是融合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及时代语境,以知人论世深化文本理解;三是以"诗眼"为切入点拓展语用训练,结合诗情开展感发活动,提升语言表达与诗歌感悟能力。

最后,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蔡晓纯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欣喜地看到,作为最新一批入选的深圳市中华诗教示范校,裕安学校围绕诗教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今日呈现的公开课中便能深切感受到这些活动已深入人心,且师生能主动将其与诗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其次,她指出活动中联合教研的三所学校能打破地域限制,跨集团开展联合教研,充分利用兄弟校及研修班同学间的资源开展教研活动,这一做法非常值得肯定与推广。她指出,此次活动彰显出诗教课堂的实践性、兴发感动的进阶性和数智技术的赋能性三大特质,值得向更多教师推广学习。

在这个被代码定义的时代,宝安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用课堂证明:技术的温度,终需人文来赋予;诗意的光芒,永远为心灵导航。当AI生成的星辉与千年古诗交相辉映,我们看见教育最美的模样——用现代的方式,守护永恒的感动。愿这样的诗教探索,如六月荷风,吹皱教育的一池春水,让文化的基因在数字土壤中,绽放出更绚丽的诗意之花。

(图片由学校提供)

(作者:张郗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