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王正清 黄丽君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深化历史学科跨学科教学改革,近日,宝安区初中历史学科 "万名教师晒好课" 教研活动暨林佳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于裕安学校开展。活动由区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林佳组织引领,全区七年级公民办学校历史教师及林佳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聚焦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与学科育人实践创新。活动由裕安学校教育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正清老师主持。
精彩课例示范
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
《AI赋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裕安学校杨怀雪老师
杨老师创新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展开:
信息整合:学生小组合作梳理节日起源、习俗等文化要素。
技术融合:运用AI工具生成节日主题诗词,与传统诗词进行意象对比分析。
文化升华: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影响。
该课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探源节庆民俗发展演进的多元互动》 ——孝德学校封更飞老师
封老师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教学框架:
文化解码:通过"观民俗密码望天地人心",解析节日文化内涵。
历史溯源:以"溯节气之源探千年脉动",探究节日发展脉络。
实践延伸:借"承文脉之思向远而笃行",拓展民族文化理解。
课程特别选取傣族 "泼水节"、壮族 "三月三" 等多民族传统节日案例,引导学生从跨民族文化视角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专题讲座分享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解析
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黄君丽老师作《从课本到生活:传统节日的跨学科实践》主题报告,提出三大实施策略:
学科为本:以历史学科为核心,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
学生中心:设计阶梯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文化浸润:结合地域特色,深化传统文化育人价值。
报告特别强调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让历史教学真正落地生根。
名师引航指津
历史教学的范式引领
活动特邀宝安区历史兼职教研员、2024年雏鹰计划专业导师点评。
张永清老师肯定了两节课例实现了"三个融合"——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方法融合、育人目标融合,特别是AI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黄凤琴老师强调跨学科教学要聚焦历史学科本质,通过多元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到实处。
活动主持人王正清老师用诗意的语言总结道:"传统节日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在溯源中寻根,在体验中感受,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分享、名师引领三个环节,为区域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迁移、可操作的教学范式,对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育人质量具有显著的实践指导价值。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