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辑 孙钰胜)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繁荣文艺创作论坛在深圳举行。在圆桌讨论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茅盾文学获得者徐则臣从文学刊物的角度探讨了新大众文艺的发展。
“新大众文艺也是全民的文艺。”徐则臣认为,一个作品最终不仅仅是作品本身。作品最终变成什么样,需要观众、读者、受众来共同参与,以不同的解读、批评的方式,甚至以文旅的方式来参与,最终促成它的成长。
在徐则臣看来,新大众文艺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因为它是一个很多方或者所有人共同参与、共同成就的概念。
基于对新大众文艺的理解,徐则臣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人民文学》有意识地约编了能够全方位反映当下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反映新时代各种伟大成就和变化的作品。同时,持续推出科技科幻题材、自然生态题材的作品,如能够反映快递、家政、打工、移民、海外生活、跨文化文明互鉴、网络等题材的作品,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功的作品,以期让文学向大众更大限度地敞开。
“深圳是一个天生能产生科幻文学的城市。”徐则臣在采访中表示,深圳是一座具有天然科幻气质的城市。在他看来,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高科技产业聚集以及浓郁的创新氛围,都为其赋予了科幻底色。正是这样的城市特质,使其成为孕育科幻文学的沃土。事实也证明,深圳不仅拥有实力雄厚的科幻创作团队,更形成了完整的科幻产业链。
据了解,今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科学与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尹迪共同编剧的深圳第一部原创科幻哲理剧剧本《云身》,荣获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特殊文体奖”。徐则臣告诉记者,《云身》的成功源于作品的深刻内核。《云身》用科幻形式探讨了严肃的文学命题,即网络时代的身份认同问题。作品既吸引了科幻读者,也引发了传统文学读者的共鸣。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