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刷新多项影史纪录,中式美学“圈粉”世界。“国漫”崛起,“国幻”已来。“国幻”一词来自于一名深圳“00后”新锐青年作家——黄子真。她在自己的作品《云梦》中运用了许多中国古典神话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让科幻文学这个属于全人类的文学,涂上东方文化色彩,为深圳乃至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
深圳土壤孕育国产科幻力量
在去年6月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黄子真带着自己的《云梦》提出过一个概念——“国幻”,顾名思义,国产科幻。在她看来,国际化是大趋势,写作者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笔下不仅有国际化印记,还坚持东方特色。“我在《云梦》中运用很多诸如‘庄周化蝶’之类的东方元素。正如与‘国漫’一样,科幻文学与中国元素的有机结合,我称之为‘国幻’——中国的科幻。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国幻’可以成为一个热词,引领未来潮流。”
黄子真,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00后”女孩,在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文字创作。她从小酷爱《红楼梦》,从最初的儿童绘本版到原著,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每每读《红楼梦》总有新的感悟和收获。黄子真回忆说,还记得高一有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当时老师请大家分享,她一时没刹住车,老师也没打断,一讲就讲了一节课,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带着对《红楼梦》的这份痴迷,她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教科院推进的中小学生探究性课题的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黄子真对林黛玉性格造成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挖掘,她做的《〈红楼梦〉黛玉性格变化原因及其对命运影响》这一课题获得了该项目的优秀课题,与指导老师吴平波的论文一起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黄子真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了文学创作的突出才华,“我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创作中,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深圳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在深圳实验读书的时候,学校非常支持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读书期间,黄子真已开始筹备《红楼造梦局》的写作,并在17岁那年正式出版,全新的视角与创意的构思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喜爱,还得到了王蒙先生的褒奖。
如果说《红楼造梦局》是把传统现代化,《云梦》,则是把现代未来化。“在进行科幻创作探索时,我希望以神话典故与科幻元素的融合,为明日之旅染上东方色彩。不敢说探索科幻与文化结合的多元模式,但在我的想法里,让科幻文学这个属于全人类的文学,涂上东方文化色彩,是我在进行科幻创作时应有所作为的事情。”黄子真说,“深圳是一座极具科幻气质的城市,在这里长大我有机会接触更前沿的科技。我有在作品中探索‘反乌托邦’‘赛博朋克’以外的高科技、高生态、高生活科幻模式,我管它叫‘绿色科幻’,我觉得深圳作为高科技之都,绿化和生态也做得很好,这是深圳人格外值得自豪的一点。”
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也有相同观点,科幻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重要思想实验装置,它起到了非常强大的驱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引擎”的核心作用。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历来是科技制度与文化创新的桥头堡、试验田。在他看来,《云梦》的诞生并非偶然,在百年未遇的历史大变局到来之际,他认为,黄子真作为深圳本土青年作家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随着《哪吒》《流浪地球》这样的爆款出现,‘国漫’崛起,‘国幻’也在迈入一个新的高度。”视效导演、《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力特效团队负责人聂华军对黄子真提出的“国幻”概念表示认可。他认为观众审美越来越高,大家喜欢视觉效果,又喜欢烧脑推理,《云梦》二者都有,展望未来,《云梦》影视的改编潜力是巨大的。
“我希望我的作品未来有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的可能,深圳具有很多高科技的文化产业,像腾讯、华强方特等等,在这里存在对科幻IP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合作空间和链接,这也是本土优势给到我的信心。”黄子真说,“深圳是科幻文化的高地,科技是我们的优势,科幻文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口,作为科幻队伍的一员,我希望未来能更多探索本土特色和‘国幻’的结合。同时也希望可以有机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出海’,让‘国幻’能被更多人看到。”
她的科幻“正青春”
近几年,科幻的影响力外溢速度惊人,但存在两头热的情况,即一头是少儿科幻,一头是成人科幻,这一问题为业界所公认。“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大赛主席三丰关注到,YA科幻、YA幻想(YA,young adult,可以翻译成青春期、青年、更年轻一点的成年人),在欧盟的图书界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国内其实是缺乏的,他非常高兴看到黄子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黄子真看来,“其实我所做的探索,也无非是想寻找一种科幻诗意,文学的、科幻的、人性的、逻辑的、创意的、东方的、想象的、哲理的诗意,也包括青春的涌动力,这也构成一种美。”
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在《云梦》的序中,站在一个更宏观的整个世界科幻发展史的角度,提出“青春科幻”这一概念,“我很认可小说《云梦》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把科幻和青春文学相互结合,让科幻焕发青春的魅力。”
黄子真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出发在还算早的时候,“深圳的科幻创作圈氛围特别好,作为一名晚辈后生在创作成长中结识了很多前辈。我感觉自己好像在一个科幻的‘温室’里,得到了他们多方面的启发帮助和思想碰撞,自由自在地汲取养分。”
肩负文化传播新使命
除了创作,作为中国传媒大学2024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读硕士生,播音主持成为黄子真表达自我的另一个载体,把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她认为是一件特别酷的事。“重要的传媒前沿阵地需要文化视角下的表达,比如文学和电影方向的主持,这可能是我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黄子真说,播音主持让她在生活中变成一个更张弛有度的人,她提到,主持人通过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思维碰撞,这对创作也有诸多裨益。
“从文学跨专业到主持,我想说的是,我的人生从来不受限,创作也是。”黄子真说,科幻是在科学和哲学的交界处,探讨关于宇宙和人类文明的问题。接下来她还会在自己的创作中探索“轻科幻”“绿色科幻”等等,在大国重器、高精尖科技领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更深入地探究、思考。期待“正青春”的她,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惊喜。
黄子真
深圳“00后”新锐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先后出版《红楼造梦局》《云梦》《星光洒落的那个地方》三部作品,《云梦》获得首届澳门国际科幻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优秀奖。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