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河 | 有种执念叫清明返乡

宝安湾
05-23 09:03
摘要

周家兵/文

出来工作三十多年,我每年清明节都尽量赶回老家。知情人赞我不忘本,乡亲们则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这并非托词或谦辞。我也曾与亲朋闲聊此事。有人觉得我是不愿吐露心声,事实并非如此。这事一久,我得闲就会有意无意地想一想。

1995年春节后我到南方打工,三十一年间,我几乎每年清明节都会回老家。我出来前一年父亲去世了,第一年春节我在深圳度过,之后连续几年回家过年,那时母亲尚在。五年后母亲离世了,之后我春节较少返乡,但清明节基本都会回。细数这些年,我只有三四次没回老家过清明节。由于时间太久,我不确定是三次还是四次。没回去的那几次,记得有一年是在国外不方便,还有一两次原因实在想不起来了。即使疫情三年,我也只有第一年清明节没回去,期间幺叔(我父亲最小的弟弟)过世,我想尽办法从深圳辗转回到老家。用“雷打不动”形容我清明节返乡倒也贴切,我通常会调整假期,在家住上一周。很多时候我向公司请假,开始会遇到阻力,但坚持几年后,公司领导和同事都知道我这个习惯了,平时加班加点和轮流值班我都不计较,但清明假期得留给我。所以共事多年的伙伴都知道我有这个“节点”,每年清明节前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若工作上有重要事情要处理,我只能在清明节前两天动身往回赶,有些好心同事还会问今年不回了吗?他们都习惯我清明节休假一周。

孩子读幼儿园时,我每年都带他们一起回老家,有些年也带爱人一起。但孩子上学后请假难,尤其上中学后,不仅会耽误学业,还涉及他们的意愿问题,我不能强求。但孩子上小学前,每年都会被我带回老家过清明节。

回老家过清明节,主要是参与家族祭祀、上山扫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就是兄弟聚餐、周氏集会,大家漫山遍野地闲逛,有一直在老家的,也有像我这样从外面赶回去的,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会走一遍,尤其是有祖先墓葬的山冈田野。大家边走边说笑,问东问西,抽烟、放鞭炮也是少不了的。

这些年的坚持,若要说最大收获,那就是我儿时翻过的岭、洗过澡的池塘、种过的田、砍过柴的山、走过的田埂等,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它们慢慢变化,我也慢慢变老,但这些印象在我脑海里却越来越清晰。

其他没什么特别的。也别用儒家道家之类的理论来定义我,我就是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回去待一段时间。哦!我想起来了,好像父亲去世后、母亲还在时,我跟她说过:你活着我回来陪你过年,你走了我回来过清明。大概是这样,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应该是跟母亲说过这话吧。(作者系作家、创业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