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5名两院院士!深圳为何能拥有这么多大咖?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15: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深圳有5人入选。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4人。深圳共有5人当选。

5人中,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夏海平,南科大物理系讲席教授柳卫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深圳校区校长黄玉东、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兼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朱世平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67.1%,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有8位女性科学家。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90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选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坚持院士增选纪律严的基调,强化纪律要求和全过程监督,对候选人学术学风、道德品行、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严防说情打招呼,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口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海平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2021、2023、2025年)、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化学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卫平,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023年起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现为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他发展了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学科, 建立了核天体物理反应间接和直接测量方法,建成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JUNA,使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领域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廉玉波,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一线研发工作三十余年。他首创无模组刀片电池技术,成为行业竞相模仿的标杆,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部件国产制造装备的产业化应用。他于2024年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这一中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并于202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玉东长期从事聚合物反应工程及其界面化学工程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究,取得了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科学成果。2022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长。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朱世平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工教学与研究,专长聚合反应工程,在溶液法茂金属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聚合动力学建模及工业过程数字化、高端聚合物产品开发、智能高分子材料创新等领域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现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60多名,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多篇,引用2.4万余次。201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副校长、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创院院长。

深圳为何能拥有这么多大咖?

一直以来,深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了大量科学家和企业家来深发展和创业。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的编制管理方式,是深圳吸引人才的有效方式。深圳在大部分新设高校、科研机构都建立了以理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赋予其在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的高度自主权。

在人才评价中,深圳注重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通过支持设立“特聘岗位”,授权自主评价聘用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以“帽”取人向以岗择人转变。2021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特聘岗位”制度的推行,是深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和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的重要举措。

让人才能够“放开手脚”,让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如今,在深圳的科研院所、生产车间、企业一线,“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了全新的实践。一批批科技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