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启动 “减脂挑战赛”喊你来参加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慢病 文/图
05-18 19: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5月17日-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是“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全民营养周活动的总体部署,5月17日上午,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和深圳市营养学会主办、罗湖区卫生健康局和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承办、罗湖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支持的2025年深圳市全民营养周启动会在东湖公园舞台广场举办。

今年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健康深圳行动,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食养指南以及岭南膳食模式,强调能量平衡,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本次启动会现场设置健康评估站,为市民朋友现场测量身体成分,了解自身的体脂情况及如何保持健康体重。此外,现场还通过有奖知识问答、健康咨询、趣味运动等公益活动与广大市民朋友们进行互动,旨在将抽象化的营养膳食知识更形象化地展现给大家,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届营养周系列活动将持续到5月23日,活动将分为疾控、学校、临床、妇幼和慢病五个组开展,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市慢病中心、市营养学会将联合全市营养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医院、走进企业、走进学校,采取讲座、健康咨询、科普视频、科普文章等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让更多民众受益于全民营养周。本届营养周期间,多家医院发起了“减脂挑战赛”,欢迎市民积极报名参加。相信通过全民营养周的宣传活动,将为普及营养知识,促进市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特报新闻+:“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科普小常识】

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健康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自身胖瘦情况呢?目前常用体质指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中心型肥胖。一起来算算自己的BMI吧!

超重肥胖受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增加社会经济负担。那我们应该如何来控制我们的体重保持健康状态呢?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管住嘴,迈开腿”。

  • 管住嘴-能量平衡 均衡膳食

管住嘴,简言之就是要少吃,每日限制能量摄入。俗话讲“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但一口一口累积起来,胖子可就吃出来了。有研究发现,每天增加摄入不多的能量,相当于米饭40g,水饺25g(2-3个饺子)或烹调油5g,累积起来一年大概增加体重1kg,长此以往,一个体重正常的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因此,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长要从控制日常饮食量做起,每天少吃1-2口。

不光要少吃,我们还要合理的进行能量分配,做到食物多样。合理的能量分配一般指碳水化合物能量供应比例在50%-65%左右(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薯类);蛋白质能量供应比例在10%-15%左右(主要食物来源是畜禽肉类、鱼类、大豆);脂肪能量供应比例在20%-30%左右(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油、动物油脂)。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这些食物,餐餐有谷类。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数数你今天已经吃了几种食物了吧!

如何做到食物多样?1.小份量多几样。同等能量的一份午餐,可以选择小份菜肴增加食物种类;2.同类食物常变换。例如,主食可以米饭、面条、全麦馒头、小米粥、杂粮饭之间互换,红薯和马铃薯互换,猪肉和鸡肉、牛羊肉等互换;牛奶可与酸奶、奶酪等互换;3.注意食物搭配。例如在烹调主食时大米可和糙米杂豆进行粗细搭配,烹调时有菜有肉荤素搭配等。

  • 迈开腿-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因素之一。推荐成年人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对于有减重需求的个体来说,减重速度以每月2-4kg为宜。减肥不单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脂肪。禁食减肥常常以丢失水分和肌肉为代价,并不能长久维持;不吃谷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只能是暂时性的减肥计划,长久食用低碳水化合物或者高蛋白质食物对健康十分不利。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慢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