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央视专访、登上上海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的机器人展台、入驻梧桐山助市民勇攀鹏城第一峰……近日,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步机器人”)频繁“出圈”。
迈步机器人深耕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领域,该领域横跨机械、材料、控制、传感器等多个学科,是典型的高精尖产品。近日,深晚记者走进迈步机器人,对话企业创始人之一陈功,看看这位“80后”如何用返璞归真的态度为硬核科技品牌铸魂。
工厂仿佛“机甲”世界
作为医疗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探路者,陈功和他的搭档,带领团队首创柔性驱动器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并上市了多个系列机器人产品,壮大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走进位于盐田区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的迈步机器人工厂,只见厂区内摆放着各类外骨骼机器人,仿佛进入了科幻“机甲”世界。
深晚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佩戴智能助行机器人,切换不同训练模式进行体验。“太酷了!好像有人推着我上山”“下山加大阻力可以燃脂吗”……原来,智能助行机器人内置高精度传感器,可以实现精准步态识别和运动意图预测。同时,它搭载高精度、大力矩电机和高效能电池,提供强劲动力输出,不用担心断电问题。
一如企业名字“迈步”,如何让更多运动障碍人士站起来、走起来,是陈功和团队的初心。“我觉得康复机器人的社会应用潜力是巨大的。”事实上,他在读博期间,便将目光锁定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主题。2016年,陈功回国创业,2021年迈步机器人正式引进盐田。
“公司经历技术攻关、临场实践等波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陈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动公司与行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学术研究转化为临床价值的关键一跃。让陈功欣慰的是,不管在医院、养老院还是家庭,此类产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他坦言这是坚守初心所带来的回报,在他看来,初心的本质是纯粹。
单车上迸发灵感
工作之余,陈功还是一位骑行爱好者。“一方面因为平常工作很忙,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借骑车放空时间,反而能帮助为产品研发寻求新灵感。”陈功回忆,有时遇到某些技术难题时,骑车过程突然就有了新头绪。
和大众印象中西装革履、出行司机相伴的CEO形象不太一样,陈功对外表不太在意,即便外出拜访客户或者参加会议,他也大多时候会选择绿色出行。在他看来,市民对产品的认可要胜过一切外在的亮丽光鲜。“我希望我是公司的一部分,我的生活比较简单,目前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公司发展好。”
事实上,陈功将这样的“极简主义”理念也渗透进公司的科研创新中。他常说:“要剔除冗余,让技术回归到服务用户的本质。”
“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是他的头等大事”。迈步机器人工作人员刘先生向记者介绍,在现有产品中增加辅助头部固定装置就是陈功在骑行过程中想到的巧思,这样的巧思可以帮助部分患者在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更好地支撑头部,恢复正常步态。在刘先生看来,这种将生活态度与科研思维相融合的智慧,也是陈功极简生活美学在事业维度上的另一种延伸。
让科幻更接地气
行走,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对于那些由于年龄、疾病或伤害而行走困难的人们而言,这是一种奢望。“让科幻照进现实”,在陈功看来,国内康复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巨大缺口,相比用于工业场景的科幻与震撼,康复场景的需求更现实,应该再接地气一点。
如今,迈步机器人已陆续研发了针对儿童、成人下肢康复等系列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同时,迈步机器人旗下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新品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由脑卒中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在迈步机器人的使用案例中,小丽的故事格外令人动容。曾因脑损伤需依赖拐杖搀扶的小丽,在使用迈步机器人H系列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一周后,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虽仍需拐杖的辅助,但她能够慢慢地稳步走动,不再像以前那样踉踉跄跄,半个月后肢体僵硬感减轻、关节活动度也明显提升了,如今她的康复进程持续向好。
家住罗湖区的廖叔叔腿脚不便,走一小段就十分乏力。在助行机器人的帮助下,他不仅能试着在小区内散步,还能走到布吉去逛街。
来自像小丽、廖叔叔这样的一位位患者的真实反馈,也正在逐渐转化为迈步机器人的优化方案,从点到面完善产品设计、打通技术痛点,让康复科技走近患者的生活、走进患者的心。一如迈步机器人工作人员刘先生说,陈功会定期查看患者对于迈步机器人的反馈意见,和研发人员一起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
“机器人必须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科技进步”,陈功笑着说,“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