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社科技创始人招俊健:深圳良好创业环境让格斗机器人打出“双节棍”|创新创业深圳人㉒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文 潘康/视频
02-28 22:17
收录于专题:创新创业深圳人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打造梦想场景中的格斗机器人

握棍扛棍扎马步、上劈下劈舞花棍、左右旋转螺旋棍......记者昨日来到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内,穿戴操控设备,沉浸式体验了一把新一代体感操控机器人的“格斗模式”。

“工匠社是目前机器人运动系统、高效信息传输技术、与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的研发先锋。”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招俊健告诉记者,得益于深圳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以及人才汇聚优势,工匠社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人机毫秒级姿态同步技术,并将该技术和“拟人态”机器人、GEIO智能编程机器人等在大众消费领域落地,引领行业风向。

“机器人研发需要试错,深圳拥有容错包容的环境,这给了工匠社足够的试错和发展空间。”他深有感触地说,AI技术为机器人创造更多新玩法,也让工匠社格斗机器人打出了“双节棍”。

打造梦想场景中的格斗机器人

“我从小就很喜欢高达、变形金刚、四驱车。我们创始团队算是都是科技迷,热爱机甲战斗、机器人,爱好决定了我们的创业方向。”2015年,一直怀有智能机器人梦的招俊健从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离开,正式创立集研发、生产、销售格斗机器人于一体的企业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

手握GANKER EX机器人,招俊健说,这是工匠社迭代研发的第三代竞技格斗机器人,他为它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钢骑。从概念到实现,这是几十位工程师的共同研发与雕琢的作品。

“第一代产品要用手机遥控,不直观,动作轨迹是写死的。第三代可以完美捕捉控制动作,实现人机一体。仿人体设计和空间动作捕捉技术可以让机器人与操作者姿态同步,同步的响应速度缩短到了20毫秒。”招俊健说,目前工匠社推出的有格斗机器人GANKER、GANKER EX、游戏机器人GEIO和DX功夫机器人。

“随着目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格斗机器人的形态与功能也有了新的变化。”招俊健介绍,工匠社的GEIO系列所配备的AI系统,实现装载了FPV和AI系统两大核心科技,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识别。作为WCG2019(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的表演项目之一,工匠社打造的GANKER角斗场成为了国内首个虚实集合的赛事IP。

“我想都不敢想,投资方会找上门来”

“支持工匠社研发往前走的根本动力是允许试错,深圳容错包容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的团队有试错的空间,试错、反思和改进……在深圳,不管是剑走偏锋还是中规中矩,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让梦想孵化成长。”招俊健坦言,深圳的软硬件条件与完整的制造链是工匠社选择在这里成立的根本原因,深圳提供的这些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比如,工匠社拿到过政府创业资助、人才房补贴等红利,这直接帮助企业熬过了许多困难时刻。

而且,在深圳,好的项目不愁资金。2016年,不足30岁的招俊健,拿到了来自九合创投的天使轮融资。同一年,获得PreA轮融资。2017年的A、B轮融资,相继被多家投资方相中。

“我想都不敢想,投资方会找上门来。”俊健说,自己对银行的理解是:没有抵押品,小公司和银行是没有交集的。获得资金最大的意义在于,在自主创新开创一条新“赛道”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传统认知。

实际上,很多人也许从小也有“机器人情结”,但最终能够埋下种子落地生根的人,并不多。把情结变成事业,把梦想变成现实,让招俊健在创业路上心无旁骛,从而在机器人细分领域脱颖而出。

现如今,除了上述互动类型机器人以外,工匠社还在研发测试可以打出双节棍的第四代产品和AI服务类型机器人,并争取在年内投放市场。

“作为在深圳成长起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工匠社坚定扎根深圳,加大投入和研发,从而实现更好的创新发展。”招俊健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文 潘康/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