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数 | 咖啡豆涨势“秒杀”黄金!9.9元的咖啡还能扛多久?

读特新闻记者 张铃佳/文 徐瑜鸿/图
03-01 21:25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咖啡豆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9.9元“咖啡低价混战”会否因此走向终结?国内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又将如何变化?

自2022年起,咖啡豆的价格一路上涨,2024年年末步入急剧飙升阶段。仅在2024一年内,美国ICE咖啡期货累计涨幅就高达约70%,而同期伦敦市场现货黄金的涨幅仅为27.22%。这一对比意味着咖啡豆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黄金。


在国际咖啡豆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9.9元“咖啡低价混战”会否因此走向终结?国内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又将如何变化?


01
咖啡豆价格创新高,这波涨价为何来势汹汹?


今年开年,咖啡期货走出一轮暴涨行情。国际咖啡组织1月份的报告显示,咖啡价格指数相比去年同期上涨75.8%,1月ICO综合指标价格(I-CIP)平均为310.12美分/磅。据wind万得数据平台显示,2月5日,美国ICE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首次突破400美分/磅大关,巴西现货价格更是单日飙涨8.7%。在近两个月的时间段中,阿拉比卡咖啡期货单日最高价出现在2月11日,其最高价更是飙升至429.95美分/磅,创下47年来新高,同比涨幅约为118%。



国际咖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同期全球咖啡生豆出口总量为1087万袋,而2024年12月这一数字下降至973万袋,下降了10.5%,这是过去14个月来的第二次负增长。此外,2024年1月的数据显示,咖啡价格指数相比2023年同期上涨了75.8%。


本轮咖啡豆价格暴涨根源在于全球供应链失衡:生产端遭遇原产地减产,消费端需求持续扩张,形成“剪刀差”效应。根据果壳科技数据,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巴西种植生产了全球约38%的咖啡,这一轮咖啡期货暴涨的主要原因正是主产国巴西减产。巴西国家食品供应机构Conab的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巴西的咖啡豆产量为5421万袋,比2023年下降1.56%,而2025年的预测产量还要进一步下降。


消费端的需求爆发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为789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大关。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咖啡豆年消费量30万吨,国产仅15万吨,进口依存度达50%,这波国际价格飙升也会影响国内采购成本。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火上浇油——2024年ICE咖啡期货的投机性多头持仓激增40%,叠加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大量资金涌入进一步推高价格。



02
从“明调”到“暗涨”:咖啡品牌的生存博弈


国际咖啡豆价格的飙升迅速传导至消费终端。今年以来,包括韩国地区的星巴克、日本味之素AGF、意大利拉瓦扎等多家企业都宣布对旗下咖啡产品进行了提价。


日本味之素AGF公司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对包括棒类咖啡和速溶咖啡在内的172种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涨幅预计在15%至30%之间。此外,JDE、PEETS等巴西咖啡烘焙商,以及意大利咖啡制造商卡巴萨也在2025年初相继提高了咖啡豆及其产品的售价。另据多家媒体消息,今年1月,韩国地区的星巴克也上调咖啡及茶产品的价格。


国际品牌的直接提价,折射出一定的成本压力,而国内市场的反应则更为隐晦。近段时间,记者打开瑞幸的页面发现,多款咖啡价格已经“告别”9.9标价。


瑞幸的涨价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消费者往往忽视的“面价”,即折扣前的标价,部分门店提高了面价,例如生椰拿铁从29元涨至32元;其二则是在“每周9.9”专区做文章,在专区中多数产品在9.9元的价格之后增加了“+3元”的黑色小字。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大打价格战期间,瑞幸咖啡“每周9.9”活动至少有20款咖啡饮品参与,涵盖拿铁、美式等基础款,以及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爆款,和一些季节限定、特色口味的咖啡饮品。而截至目前,瑞幸咖啡“每周9.9”专区仅剩下8款产品,其中大部分被茶饮代替,不少款咖啡提价后来到了12.9元的门槛。


另一边,挑起价格战的库迪也默默将优惠政策从8.8元提升至9.9元。撑不住的不只是瑞幸和库迪,COSTA咖啡店新人专享的8.8元美式重新升至21.6元,浙江上下咖啡烘焙有限公司也宣布已对咖啡熟豆价格进行上调,拼配豆每磅上调10元起。



悄悄涨价背后,品牌们释放出长期低价难以为继的信号。瑞幸2024年Q3财报显示,租金、配送、材料成本同比分别增长60.3%、57.9%、24.9%。此前的价格战虽短期获客,长期成本承压促使企业收缩补贴范围。


03
9.9元的咖啡自由还能实现吗?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咖啡豆并不是决定咖啡价格的最主要原因。以瑞幸一杯生椰拿铁咖啡为例,人工成本、租金压力以及椰浆材料占运营成本比重更大,咖啡豆成本占比不高于总体的5%。



尽管一杯十几块的瑞幸生椰拿铁中,咖啡豆成本占比不足5%,但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不容忽视。咖啡豆涨价推高了烘焙、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中小品牌因缺乏规模采购优势率先承压。


消费者的选择将成为另一关键变量。随着消费者对咖啡风味的敏感度提升,倒逼品牌策略转型:从“低价圈地”转向“品质升级”,具体表现为:星巴克力推单价40元以上的“瑰夏系列”,瑞幸押注“冷萃特调”等高溢价产品,Manner则凭借“自带杯减5元”绑定环保消费群体。这些动作预示着,咖啡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让位于差异化产品。


咖啡豆的“疯狂周期”尚未见顶:根据咨询机构Volcafe预测,2025至2026年全球咖啡豆缺口将达850万袋,未来咖啡的价格可能进一步攀升。对国内咖啡行业而言,这场成本压力与消费升级的博弈中,仅有两条出路:要么凭借供应链管控能力守住低价底线,要么通过产品创新实现溢价突围。


短期来看,9.9元咖啡仍会作为营销工具存在,但参与品类将局限于美式、拿铁等基础款;长期而言,咖啡市场的终局属于那些既能掌控上游供应链、又能精准捕捉消费趋势的头部品牌。当大宗商品的波动周期与消费升级浪潮交汇,中国咖啡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数据来源:新华社、光明网、央视三农、中国商报、潮新闻、北京商报、新京报、国际金融报、经济观察报、wind万得数据平台、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咖啡行业跟踪研究》、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咖啡产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小食代


编辑 谢小蕾 审核 郭建华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张铃佳/文 徐瑜鸿/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