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水平教师,深圳发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2024-09-09 16: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深圳教育的品牌传得更远,叫得更响

9月10日是全国第40个教师节。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深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深圳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深圳始终将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开放引进和分类培养相结合,不断完善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教师发展体系,努力锻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第一标准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深圳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国家、省、市各级部门政策指引下,深圳较早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落实考核常态,并通过模范引领带动,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早在2013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工作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提出“教师素质师德为首”和对教师失德违纪“零容忍”的要求。2019年,《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引领广大教师自觉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教书育人责任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高。深圳市教育局围绕师德建设工作目标,从评价和整治等环节入手,做实、做细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市教育局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评价第一标准,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严肃从教纪律,落实日常监督,开展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检查,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与定期查询制度等。随着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深圳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体系,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环境,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有章可循。

创新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构建新教师多元引进模式

“我是光明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光明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不懈奋斗!”这是2024年光明区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的现场,981名新入职教师高举右拳,庄严宣誓,共筑教育梦想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深圳持续推进大规模学校建设,每年都会招聘一大批新教师。今年新学年开学前,深圳教育系统又迎来一大批教师“萌新”,他们从祖国各地汇聚深圳荣登深圳教育的“三尺讲台”,他们的加入既展现了特区教育的薪火相传,又为深圳教育带来新的无限可能。

为了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加入深圳教师队伍,深圳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在规范招聘程序的同时,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打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办中小学当教师的渠道,构建新教师多元引进模式。近3年,招聘2.35万名应届毕业生,优秀人才“成批次”流入, 全市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学历高、来源广等特点。

除招聘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外,深圳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聘、紧缺岗位目录等方式,灵活引才,引进有教育经验的教师,优化深圳市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发布的一则遴选公告引人关注,在这份公告中,市教育局一口气给出了5个五级管理岗,包括市属公办中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等重要岗位。遴选岗位多、定位高、标准严,是此次选贤的主要特点。

深圳还不断拓宽教育人才引进渠道,特别是在体育教师引进方面,“我的体育老师是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早已不是稀奇事。深圳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完善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任教。2022年起,我市每年面向退役运动员开展中小学教练员专场招聘,目前共引进优秀运动员104名。一批专业能力强、敬业精神好,有情怀、有干劲的运动员在深化体教融合、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深圳一直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拓宽教师成长路径,先后制定并实施《深圳市新时代基础教育系统教育家型校领导、教师培养实施方案(2023-2027年)》《深圳市新时代基础教育系统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深圳市新时代教育系统“卓越教师”研训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系列文件。

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实施分类培养方案,通过举办“苗圃工程”“优培工程”“鹏城教育名家工程”等,构建从新教师、骨干教师到名教师,从后备校长、优秀校长到未来教育家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实施市级“名师工程”,遴选建设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352个,培养中小学各学科骨干4000多名。推动市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统筹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教育督导、教师发展等职责,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打造云端区域智慧教科研共同体,实施教研员云端教研能力提升行动,建设云端教研学习共同体。

学校的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领导力的提升更为重要。深圳出台《深圳市中小学书记校长队伍建设“头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深化落实《深圳市校长教师发展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基础教育领域干部人才“育选管用”机制更加健全,从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教师的联合培养、引进选聘、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明确相应举措,逐步实现“引优、育好、评准、选强、管住、用活”,优化校领导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数量充足的书记校长队伍,大力培养打造具有特区精神和风范的深圳教育家群体。

开展教育对口帮扶交流

为当地教育注入了特区先进教育理念

深圳教育的“帮扶地图”跨越山河,点多、面广、线长,从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到广西的百色、河池,从西藏察隅县到广东的河源、汕尾,累计与全国7个省的14个地市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这些帮扶地区都有深圳教师的身影。

近年来,深圳精挑细选组织了多批教师前往对口地区支教帮扶,援助工作从“分散式”升级为“组团式”,与受援地努力构建传帮带机制,根据受援学校转型升级所需,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教育管理、教学人员。支教团成员出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和管理、教学骨干,他们协助受援学校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日常管理,并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专业引路人作用,为当地教育注入了来自特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帮学校破解多方面发展难题。

围绕教研队伍建设,教研模式、机制和组织创新,教研工作支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等主题,2023年全年市教育局开展线上线下教研帮扶活动500多场。面向新疆喀什、广西南宁等四地市、江西寻乌县、省内肇庆等六地市,线下送教和组织来深培训3500余人次,深圳培训项目线上同步直播100多场,累计10多万人次在线参加。2023年,全市共派出支教教师1006名前往新疆、西藏、广西和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这一批批的支教老师受到受援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也让深圳教育的品牌传得更远,叫得更响。

图片由深圳市教育局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