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楼大厅报箱里取报纸,取后便坐在大厅沙发上浏览。其间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手机滑落了出来,当时想拿起来重新塞在口袋里,后又想塞进去说不定又会滑出来,干脆回家时再说吧。浏览了一会儿,决定上楼回家,就把报纸和其他物品收拾了一番,接着转身去了电梯间。回家后脱了外衣,又把报纸等一一放好,突然想起手机。当时脑子有些混乱,记不得放哪去了?便把可能放的地方都看了一遍,无果。有些着急了,赶忙用座机拨打。很快接通了,但没听到铃声。匆匆又把平时常放手机的地方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此时真的急了,想起只有一个可能,忘在大厅的沙发上了。一头汗水顿时冒了出来。那可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出出进进的人都要经过那里。包括楼外的人,送外卖的、清洁人员、还有保姆等等。来不及换衣服,披上一件厚衣服就匆忙按电梯直奔楼下。二十多层楼,此时觉得电梯下得特别慢。其实已经很万幸了,居然没人用电梯,一路畅通。
走出电梯就听到一阵阵熟悉又清脆的铃声在不停地响,那一定是太太拨打的。谢天谢地,手机斜躺在沙发的最里端,那正是从我口袋里滑落的地方。
长长舒了一口气,犹如一块石头落地,轻松了。
手机是通讯工具,却又是人的生活甚至生命支柱。现在离开了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手机。有人形容,一旦手机丢失,等于变成了瞎子聋子傻子。此话有些夸张,但现实中确实不能没有手机。别的不说,光是里面储存的各种信息一旦被破解,就足以让自己暴露个精光。更别说什么银行卡、微信账户、支付宝等关乎日常生活乃至个人、家庭长远生存的物质基础了。当然还有在有些人看来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个人隐私,毫无疑问在手机里都能“窥测”到。
不幸丢失了手机,有人会说权当破财免灾。话是这样说,但真的丢失了,光是一系列的挂失就够忙活一阵子的。现在许多人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手机里,尤其是年轻人,连开门的密钥也储存在手机里,一旦手机找不到了,连家门都进不去。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轻易不能离身离手。
以前也曾丢失过手机。那是二十年前,中午吃完饭手机放在办公室桌上,去了趟卫生间的工夫,手机被外人“顺”走了。好在那时的手机功能有限,除了能储存电话号码和短信,其他功能,包括照相功能还都不具备。但就是那样事后还好一阵忙活。储存在手机上的电话号码全都要重新输入,接到来电熟悉的还好说,知道是谁,稍微陌生的就需要小心翼翼地问人家:请问哪位?惹得人家不舒服: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当然手机丢失后被人捡到送还的事例也不少。不过还是尽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吧,不给别人添麻烦,更不要给自己增烦恼。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