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深圳科技创新密码(5)| 大胆引进外资

段亚兵
2024-05-10 09:15
收录于专题:深圳科技创新密码
摘要

初创时期的深圳别无他物,只能想尽各种办法从外面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

1981年初,广东省委决定对深圳市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经过讨论选定了梁湘。他到过延安,久经考验、经验丰富,是一位敢闯敢干的猛士闯将。省委领导寄希望于他,尽快打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局面,从而尽快落实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要求。

但当时梁湘已经62岁、已经在广州工作了30年。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和他谈话时,梁湘开始表示自己不愿意离开广州。个人有此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广州是省会城市老城市,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而深圳是边陲小镇,注定要拓荒吃苦。但通过谈话任仲夷了解到,梁湘不愿意去深圳,考虑的倒不是生活条件;他对接受新任务有顾虑,也不是考虑个人得失,而是怕自己不能胜任“闯将”的角色,耽误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前途。对梁湘这种考虑事业成败,而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想法,任仲夷不但理解而且有些感动。两人深入谈心交流,最后他说服梁湘接受了省委的任命。

梁湘一上任,出手果然不凡。他深思远虑,谋局开篇,大刀阔斧干起来。他首先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中央和省的精神有这样几条:一是以国家法律为准绳。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施行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规定:“特区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投资设厂或者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并依法保护其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

二是以中央文件为依据。更早时的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发[1979]50号文件中确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住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文件还同意广东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出口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即著名的1979年中央50号文件。资料图

三是按照中央决定办事。梁湘上任的这一年年中,国务院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讨论了若干问题。7月中央批转了这次会议纪要(即中发[1981]27号文),进一步明确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其中包括“对外更加开放,包括积极利用侨资外资、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等。

根据以上法律、政策和中央指示精神,深圳先要制定好自己的工作方针,于是就有了上一章中说到的《发展大纲》和《总体规划》。规划中确定了“四个为主”: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企业产品出口外销为主,经济活动在国家经济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1984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布置工作,提出要集中力量抓紧外资引进工作,以引进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工业为重点。深圳积极大胆地开始引进外资工作。

深圳经济特区的起步,可以说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的。除了327.5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量不多的干部、市民群众外,没有更多的资源。按照当时市领导的话说:“深圳的发展靠‘三皮’:地皮、嘴皮和互不扯皮”。“三皮”中,前“一皮”算硬件,后“两皮”只能算软件。初创时期的深圳别无他物,只能想尽各种办法从外面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这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深圳唯一可以做的事。当时深圳的局面只能用两句话概括:破釜沉舟无退路,背水一战求生路。

编辑 郑艳艳 审校 伊诺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段亚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