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扶持计划申报指南的通知

2024-04-30 15:06
摘要

政策来源: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政策分类: 产业发展
生效日期: 2023-06-30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根据《深圳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深发改规〔2022〕9号)等相关政策,现发布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扶持计划申报指南,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

生物医药(AI+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新能源(氢能与燃料电池)。

二、基本条件

(一)牵头单位须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本申报指南支持领域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等机构。申报单位未违反国家、省、市联合惩戒政策和制度规定,未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二)牵头单位应在行业中具有整合产学研合作基础资源的能力,有丰富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能力,原则上能够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

(三)牵头单位应具备雄厚的科研资产以及研发高端人才,有承担并较好完成国家或行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的经验。

(四)具体领域牵头单位要求如下:

一是生物医药类:鼓励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需取得一类或二类创新药临床批件(包括FDA临床批件),在研产品管线不少于5个。

二是高端医疗器械类:鼓励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为企业的,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且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领域)不少于30个;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批准上市。

三是新能源类: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连续三年获得市级重大项目认定,策划过市级氢能示范项目2项以上,且上一年度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三、申报要求

市级产业创新中心组建分为组建方案项目方案两个阶段本次仅申报组建方案

(一)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结合牵头单位和各组建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写市级产业创新中心组建方案及相关附件。

(二)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名称应准确、规范、简洁。按照申报指南发布的支持领域,命名为“深圳市XXXX产业创新中心。

(三)提交的营业收入、纳税金额等经营指标数据,应确保与报送市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

(四)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等有关责任主体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发生失信行为的,依法依规记录失信行为、列入失信名单,并按照《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2号)《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扶持计划项目验收实施细则》(深发改规〔2023〕1号)等相关规定进行惩戒。

(五)所有申报项目列入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后,应严格按照项目批复或合同要求完成项目建设,按《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操作规程》(深发改规〔2020〕2号)要求填报月报信息,在项目到期后3个月内提交验收申请。

四、申报路径

牵头单位应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申报,申报网址https://www.gdzwfw.gov.cn/portal/v2/guide/11440300693966093K3442001031000,无需提交纸质版申报材料。

五、申报时间和咨询电话

(一)申报时间:2023年7月1日9:00至2023年8月14日18:00。

(二)咨询电话:

生物医药:88127067、88120546

高端医疗器械:88121107、88127971

新能源:88127963、88127264

附件:

1.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扶持计划申报指南

2.《深圳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

(深发改规〔2022〕9号)

注:请申报单位提前在市、区(新区)发展改革部门做好项目备案或核准工作,可前往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深圳市)选择所在区,进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咨询电话:88125842,88125843)。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29日

相关附件
附件1: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市级产业创新中心扶持计划申报指南.docx附件2:《深圳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深发改规〔2022〕9号.pdf
申报规则一
政策扶持金额:
0.00-5000.00(万元)
申报要求:
本项目主要支持生物医药(AI+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新能源(氢能与燃料电池)等3个领域。申报单位应满足下列条件: 1.牵头单位为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本申报指支持领域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等机构。 2.牵头单位在行业中具有整合产学研合作基础资源的能力,有丰富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能力,原则上能够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 3.牵头单位具备雄厚的科研资产以及研发高端人才,有承担并较好完成国家或行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的经验。 4.具体领域牵头单位要求如下: (1)生物医药类:鼓励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需取得一类或二类创新药临床批件(包括FDA临床批件),在研产品管线不少于5个。 (2)高端医疗器械类:鼓励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为企业的,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且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体外诊断领域)不少于30个;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批准上市。 (3)新能源类: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连续三年获得市级重大项目认定,策划过市级氢能示范项目2项以上,且上一年度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5.申报单位未违反国家、省、市联合惩戒政策和制度规定,未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扶持政策:
1.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类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的比例,申报单位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资助。 2.重大公共平台组建类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比例的40%,申报单位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资助。 注:资助资金原则上用于建设投资的比例不低于60%,用于研发费用的比例不高于40%。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