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9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报告称,深圳第十次发布年度城市阅读指数,2023年深圳阅读指数得分99.86分。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5本,其中纸质书6.72本,比2022年多出0.4本左右,电子书则为8.25本。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是国内首部以城市为单元的阅读行业年度报告,自2016年4月发布,迄今为止已连续出版至第9本。该项目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深圳出版集团主办,深圳出版社出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写。本年度特别邀请了邬书林、聂震宁、徐雁、霍启刚、傅伟中等一众文化界及出版业大拿参与,专家阵容强大。此外,主办方创新项目,首次实现《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纸质书与U盘电子书同步出版。U盘内置PDF和Epub两种格式电子书,同时支持手机电脑双终端即插即读,随时随地查阅报告内容。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集中发布全民阅读行业调研报告,含《2023年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总报告》《2023年“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2023年香港全民阅读调查》《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全国新书首发中心2023年度新书市场报告》等,多维反映读者阅读习惯、阅读需求以及行业趋势。
《2023年“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显示,2023年深圳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达到69.05%;报纸阅读率和期刊阅读率分别为13.55%和15.18%,数字化阅读率呈现出小幅提升,达到87.34%。2023年深圳成年居民中,有阅读行为的人群平均图书阅读时长为67.54分钟,平均报纸阅读时长为28.09分钟,平均期刊阅读时长与2022年相比略有提升,达32.69分钟。2023年深圳居民日均使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的时长为66.18分钟,平板电脑阅读时长与2022年相比近乎翻倍,达54.5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相较2022年更是实现3倍增长,高达75.73分钟。2023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5本,其中纸质书6.72本,比2022年多出0.4本左右,电子书则为8.25本。对于有图书购买行为的群体而言,纸质书人均购买量为13.45本,电子书则达到14.77本,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家庭纸质书藏书量为45.57本,电子书31.37本,相比2022年均有所增长。
据悉,今年出版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以“阅历史文脉 读现代文明”为年度主题,设立了总报告、“阅读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年度观察、数字阅读、阅读建言、阅见世界等版块,另特别设立“深港共读”专题版块,发布2023年香港全民阅读调查报告等,在既有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深港双城互动,共建书香湾区、人文湾区。
读特热榜
1国庆在深圳,我怕你玩不过来!这8天,深圳负责拉满你的快乐值
2“汽车+眼镜+住房”新体验!园山街道2025“有商机、趣乐购”汽车促消费活动双节开跑
3清华通报多名师生参与“黄牛”活动牟利被查处,2名教职工被拘
4刚刚,前海冰雪世界正式启幕!记者带你尝鲜体验
5深圳12条,力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
6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再获3000万元订单,总订单金额近4.3亿元!
7读特热评|深圳新规力挺“我的信息我做主”
8离深高峰明天开始!国庆中秋假期深圳市交通出行指引来了
9周深倾情献唱!总台携手深圳共创精品短剧《奇迹》主题曲MV发布
10深圳少儿学生医保“指尖办”更方便!深圳税务携手相关部门优化少儿学生医保缴费流程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