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与咏春拳有何渊源,透析“咏春”前世今生→

香港商报记者 胡薇
2024-01-04 11:28
摘要

记者专访了中国永春白鹤拳研究会、福建永春县永春拳协会会长陈弘以及厦门市永春白鹤拳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监事长周将哲,从历史脉络透析“咏春”的前世今生。

永春白鹤拳是古老的中国拳术之一,与五祖拳、太祖拳、地术拳、龙桩拳、虎桩拳和连城拳并称福建七大拳种。《明史》九十一卷兵志三记曰:“永人尚技击”。据此可见,在明朝中叶年间永春已是武风极盛之地。

永春白鹤拳与咏春拳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为此香港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永春白鹤拳研究会、福建永春县永春拳协会会长陈弘以及厦门市永春白鹤拳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监事长周将哲,从历史脉络透析“咏春”的前世今生。

中国永春白鹤拳研究会、福建永春县永春拳协会会长陈弘谈咏春拳的脉络。 林新友摄

据陈弘描述,永春白鹤拳系明末清初方七娘所创立,据《桃源拳术·拳艺世传序》记载,明崇祯至清顺治年间(1628—1662年)位于福建省福宁州(现为福建省霞浦县)的方七娘,自幼跟随其父少林拳师方种习少林拳法。又据《永春郑礼叔教传拳法、白练寺传授拳法》《桃源拳术》《白鹤拳家正法》等古拳谱记载:有一天,方七娘在白练寺中织布时,“见一白鹤飞宿梁间,振翅飞舞”,方七娘从白鹤舞姿动作中感悟灵动,继而揣摩衍化,将白鹤诸种动作糅合于本已精通的少林拳法之中,从而创立了别具一格“亦刚亦柔”的白鹤拳法。而后,1928年版的《永春县志·方技传》载:康熙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永春人)回永春,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开设“曾武馆”广授门徒。自此,方七娘始创的白鹤拳就这样在永春开枝散叶,相继培育出“二十八英俊”“前五虎”以及“后永春名师”白戒、“后五虎”等几代人。白鹤拳弟子们精武艺、重武德,在之后的发展进程中,白鹤拳也在不断与各类拳法的融会贯通中,发扬光大。

据陈弘多年考证,因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大批永春白鹤拳拳师流落至广东,隐姓埋名,秘密授徒。永春白鹤拳与咏春拳之间是个怎样关系,尚无据可考。然而从传播时间来看,咏春拳师傅传说中,可以看出咏春拳的创始也是以女性为主导。

周将哲表示,而今的永春白鹤拳在不断地发扬传承下,2008年,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永春本土已拥有永春白鹤拳名师、学子数以万计遍布,并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波兰、美国、伊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都建立了永春白鹤拳传承习练专业组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谈话间,仿佛置身于武林小说。不禁感叹,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由女性创始的拳法能发挥重大作用并流传至今。白鹤拳也好,咏春拳也好,如今已然褪去了其格斗的外衣,赋予了以健康保养的运动意义,但其内核始终是强大的体魄下,那坚韧不拔的民族特性和灵魂根基,也是中华文明历程中很重要的一笔。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香港商报记者 胡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