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王欣瑜,女,2001年出生于深圳市福田区。王欣瑜6岁开始练习网球,2016年包揽中网青少年组女单、女双冠军。2017年,收获澳网正赛外卡,成为参加网球大满贯正赛最年轻的中国内地选手。2018年,转入大满贯成人正赛赛场,并获得澳网和温网青少年组女双冠军。2023年,夺得法网女双冠军,成为第二位夺得法网女双冠军、第五位夺得大满贯女双冠军的中国内地运动员。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她和搭档为中国队收获首枚网球混双项目银牌。近年来,王欣瑜积极投身体育运动推广事业,担任福田区体育形象大使,开办网球训练营,助力深圳网球运动发展。
口述时间:2025年6月28日
生在福田,长在福田,笔架山公园旁的网球场是我童年的游乐场。从懵懂孩童到站上大满贯和奥运领奖台,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福田这片沃土的滋养。
一、笔架山下,网球梦想萌芽
我的父母都是体育人,爸爸是网球运动员出身,后担任国家队教练,妈妈是篮球运动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我很好地继承了父母的优良运动基因,从小便与体育结缘。
记得小时候,我家就在笔架山公园旁边的市网羽中心附近,出门几步就是网球场,我算是从小在球场玩大的孩子。4岁半的时候,和球拍差不多高的我在爸爸的指导下开始接触网球,懵懂间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网球之路。
上小学后,我开始更加系统性的训练,以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推进。每天早上起床先练一个小时球,然后再去附近的园岭小学上课,中午爸妈会把我从学校接回家,吃完午饭开始下午的训练,训练结束后回家写作业,这样学习训练都不耽误。
刚开始接触网球时,因为年纪尚小,我对这项运动并没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更没有将其视作终身事业追求的宏伟规划。但凭着心中那股“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儿,我坚持了下来。在此期间,福田的教育环境、文体氛围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如今回想起来,正是福田这片沃土,成为孕育我职业网球梦的摇篮。
2016年,我以体育术科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福田区梅林中学。学校十分理解我的情况,支持我的梦想,为我量身定制了灵活的课程体系,既确保我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又让我在文化课上不曾落下。与此同时,我在梅林中学期间,担任学校网球社团形象大使,指导同学们基本动作,点燃了更多人的网球梦想。
多年来,福田全力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先后出台《福田区建设体育强区发展规划(2018—202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主导和参与制定《体育公园配置要求》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号召,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都市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我才能在家人的悉心陪伴、教练的专业指引以及学校的支持与包容下,在职业网球的这条道路上逐渐站稳脚跟、越走越远,找到了终生奋斗的事业。
二、福田气质,给了我强大内心
竞技体育天生带有激烈的对抗属性,张扬的嘶吼、逼人的气场都能帮助运动员提振士气、震慑对手,为比赛胜利增添筹码。
然而,我却更相信“静”的力量。赛场之下,文静、内敛是许多人对于我的形容词。我爸爸也会拿我打趣,“小时候一见到老师就害羞得要命。”我的爱好也挺“静”的:我喜欢看书,比如东野圭吾的小说;也特别喜欢咖啡,福田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我拉着家人去“打卡”了不少,总会点上一杯燕麦拿铁,坐下细细品味店里的装潢和咖啡的味道。
我很欣赏捷克名将普利斯科娃,喜欢她那种从容淡定的打法,这种“静”也融入了我的球风,让我在赛场上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领先时,不让兴奋冲乱节奏;落后时,不让焦虑打乱呼吸。
有粉丝总结我的球风,说是以技术细腻、战术灵活著称,擅长利用场地特性结合个人技术优势创造进攻机会,同时具备较强心理素质应对关键分。有时我会想,我的这颗“强大的内心”来自哪里?答案应该是:我生在福田、长在福田,身上自有一份雍容大度的福田气质。
福田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首善之区。这里人文荟萃、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活力充沛、时尚前卫……长期的浸染熏陶,让赛场上的我有一股子睥睨天下的信心和底气,首先做到在战略上藐视对手。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比赛成绩、名次当然非常重要。但我身上的福田气质告诉我,必须保持“享受比赛、专注当下”的心态,减少过度关注结果导致的失误。即便是在赛事不利的情况下,有了这颗“强大的内心”,我总是告诉自己要稳住,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球,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打到后面感觉球场变得无限大,信心自然就回来了。
就以这次的柏林网球公开赛来说吧,资格赛阶段历经波折,正赛阶段连续击败多位排名前20的选手,半决赛中面临0比40落后的绝境,在“强大的内心”的激励和鼓舞下,凭借坚韧的意志连救三个赛点,最终以5比3逆转晋级,实现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突破。
三、根系福田,从滋养到回馈
我是个典型的福田女孩,我家一直都在福田,虽然因为比赛要全世界各处飞,但是每次回来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心里就特别踏实。福田的多元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我喜欢这里的包容与活力,人们既能在高楼林立的写字楼里为梦想拼搏,也能在家门口的公园里运动休闲,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些年,我见证了福田网球氛围的巨大变化。福田区拥有多种类型的网球场地,包括室内垂直球场和传统户外场地,许多顶级球员和教练来到福田发展,网球普及和推广的路径、培养的规模也都比从前大很多。各类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比如“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以及与学校合作成立的网球基地,都为福田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小我代表福田参加了省市各级的许多比赛,这片土地一直滋养着我的梦想,成为了我的坚实后盾。让我感到自豪的是,2023年,我带着法网女双冠军的奖杯回到福田,很荣幸被授予了“福田区体育形象大使”和“福田区文体名人”的称号,让我也能为家乡的体育事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2024年,我与家人一同创办了网球训练营,训练营以培养网球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化训练帮助青少年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进行公益推广网球运动并挖掘新生力量。记得第一天开营时,我给参加活动的小球迷们签名,不少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说“想成为欣瑜姐姐那样”,那一刻我心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一路走来,我的爸爸给予了许多支持与帮助。作为一名出色的网球教练,在我的小时候,他不仅悉心传授我各种训练技巧,也始终尊重我的想法,耐心与我探讨各种战术选择、讲明道理,帮助我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好地调整状态、冷静思考。因为我常年在外参赛,训练营由他来担任总教练及顾问我非常放心,他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心得传授给了年轻学员,并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设计专项课程,帮助他们成长。未来,训练营计划通过持续的资源投入,培养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网球人才。
四、期望福田培养出更多的网球名花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我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参加训练、比赛,但我时刻关注着家乡文体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的网球运动发展形势喜人,我内心里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福田成长起来的职业网球运动员,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和对国际体育的观察,我对福田区文体事业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能助力家乡打造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体育强区和文体高地。
一是深耕网球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力。在硬件设施方面,推动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网球场,尤其是红土场、室内场的升级、改造;提升现有场地维护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升级电子计分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等;规划建设一个具有中央球场性质的网球中心,作为未来承办更高级别赛事的基地。引入、创办更高水平的赛事,比如申办或联合创办ATP、WTA挑战赛,ITF青少年赛等国际性网球赛事,固定举办具有福田特色的品牌赛事,比如福田网球公开赛、未来之星挑战赛等,吸引国内外优秀选手参赛,提升区域网球氛围和国际知名度。
二是强化青少年体育培训体系,注重兴趣与专业并重。进一步深化网球进校园活动,建立校际联赛体系和人才选拔通道,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专业教练指导、体能训练支持和学业平衡方案。在发展网球运动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基础大项如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运动以及新兴时尚项目如攀岩、滑板、飞盘、匹克球等运动在校园和社区的普及与支持,满足不同青少年的兴趣需求。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社区担任教练或体育指导员;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更灵活、更专业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此外,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希望福田能为有体育梦想的孩子们提供更坚实的文化教育保障,在青少年培训和赛事组织中,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资源,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要始终坚持从兴趣出发原则,保护孩子们对运动的热爱是基础,避免过度功利化,让运动真正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和快乐源泉。我相信,通过这些举措,福田区不仅能培养出更多的“王欣瑜”,更能让每一位福田居民都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让文体事业成为福田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深圳当前正在紧张有序地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国内大型赛事落地深圳、福田,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城市的开放包容与生机活力。我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回到家乡、回到福田参加比赛。期待有更多怀揣体育梦想的年轻人崭露头角,为福田、为深圳、为中国网球运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