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界大咖“围炉煮茶” 共探城市公共艺术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2023-02-17 15:12

近日,首届“深圳福[+]公共艺术季”活动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跨界沙龙。本次跨界沙龙以“艺见万物——在自然中与艺术相遇”为主题,特邀深圳多位艺术、生活美学、城市再造、文学、音乐及文化领域的嘉宾参与,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毕宝仪,当代艺术家沈少民,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张宇星,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张韶辉,诗人、艺术评论人谢湘南,深圳万科地产社会品牌项目群负责人黄楠等,艺术季策划执行方本色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许晓英、陈佳颖担任主理人,策展人朱小钧以及主办方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沙龙。

本次跨界沙龙也是福[+]专家委员会的一次重要专题会议,活动围绕公共艺术与生活美学、公共艺术与城市再造、公共艺术融入社区、金融与市场、建筑与文学、音乐与文化等六个议题,嘉宾们从各自研究的艺术实践、文化创造等领域,多角度地解析城市公共艺术,探讨公共艺术的作用与意义。

公共艺术与生活美学,是生活最本原的事情,也是艺术与美学的一部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家陈湘波表示,他来到深圳这么多年,第一次在公园里面参加跨界沙龙。在大自然中采用“围炉煮茶”的形式,来聊关于艺术的事情,氛围很轻松,也非常具有生活气息。陈湘波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艺术赋能,这次福[+]公共艺术季特别有先进性,也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深圳万科地产社会品牌项目群负责人、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黄楠表示,作为深圳市民,她特别喜欢来中心区,因为中心区它是深圳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但同时也是文化活动、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最聚集的地方。文化艺术空间的聚集对于一个城市、对于一个地区非常重要。希望未来深圳有更多这样的地方和持续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大家在公共空间里去享受艺术、享受文化。

“公共艺术融入社区,艺术和自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当代艺术家、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沈少民指出,深圳在公共艺术上的投入,超过他所认知的所有城市,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从2005年到今年举办了九届,已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资本市场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张韶辉认为,公共艺术季要活化。公共艺术季在中心公园的举行,对于这个空间起着很好的活化作用,让更多市民在这里感受自然与艺术相遇的活力。公共艺术季每个作品都是采用了金属、玻璃等各种普通的材料,给市民传达一种的环保低碳的意识。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张宇星提出,艺术不是那么宏大的事情,艺术的作用是打开大家的眼界,让大家重新发现世界。艺术家就是唤醒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让大家重新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未来的公共艺术在整个深圳有巨大的应用场景。

诗人、艺术评论人谢湘南则指出,公共艺术季包括了三方面,第一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新发现,第二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美学的一种肯定,第三是对深圳公共艺术活动的一个整体的提升。这次的展览让大家看到艺术不仅仅是发生在美术馆,或者是城市的商业空间,公共空间也是艺术最好的发生地,对于市民来说也是非常有益,这样有益的事希望政府可以一直做下去。

旅德女中音歌唱家,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毕宝仪,对公共艺术季中《深圳故事》和《屿》两件作品特别有感触,尤其是卢征远老师的《屿》,两个互相拥抱的人,给了经历过疫情的人们特别多温暖。公共艺术和非常有审美品位的音乐,在公共场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无形中真的是自然与艺术相遇,带给大家非常美的享受。

深圳本色艺术空间创始人深圳合纵文化集团CEO许晓英表示,深圳从当年所谓的“文化沙漠”,变成今天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展现的正是一座新兴城市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不懈探索。作为本次公共艺术季的策划执行团队,希望艺见中轴能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化地标,一直延续下去。

本届公共艺术季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

别开生面的“围炉煮茶”跨界沙龙。

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大家纷纷踊跃加入沙龙,发表自己对“艺见万物”的看法,希望未来深圳能有更多将艺术带入市民生活的公共艺术活动。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艺见万物——首届福[+]公共艺术季举行跨界艺术沙龙》)

编辑 严偲偲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