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深圳华强北步行街举行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开业暨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仪式。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西安科技大学学术团队代表,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领军企业高管及行业协会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条“中国电子第一街”的转型时刻。

此次“双落地”举措,标志着日均客流70万人次、聚集3500余家生产企业与4000家研发机构的华强北,正式向“人机共创第一街”跨越,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人机共创融入街区 沉浸式场景落地现实
仪式启动前,华强北主街已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机器人巡演提前预热。格斗机器人的精准对抗、竞技机器人的速度比拼、服务机器人的互动问答,让70万人次客流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为“人机共创”理念落地积累了实践基础。
活动现场的机器人英歌舞展演极具特色,10台人形机器人身着传统服饰,随鼓点精准完成摆臂、跳跃等动作,与人类表演者默契配合,金属科技感与岭南文化厚重感交织,具象化呈现了华强北的创新精神。仪式采用“机器人主持+真人主持”组合,机器人主持流畅的语音交互与流程把控,让观众直观感受“人机共创”的现实形态。

选品中心构建全链生态 打造产业“加速器”
随着签约仪式完成,全国首个集全产业链支持与定制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以“买机器人就到华强北”为定位,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起“交易、研发、体验、转化”全链条服务生态。
中心产品覆盖全面,一层展示AI智能玩具、家用服务机器人等消费级产品,消费者可现场体验;二层集中陈列焊接、搬运、协作等工业机器人,供企业采购咨询;三层展示消防救援、极地探测等特种机器人,吸引科研机构代表关注。同时,中心整合芯片、传感器、电机、算法模块等核心零部件资源,形成“零部件—整机—应用”完整产业闭环,个人、企业及机构均可实现“一站式配齐”。
目前已有5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签约入驻,涵盖全产业链环节。依托华强北“一公里硬件产业链”优势,选品中心构建起独特的产业加速体系:全球机器人新品可在此首发展示,通过日均70万人次客流获得即时市场反馈;借助街区生产企业产能,快速完成工程化验证和小批量生产;再通过跨境电商及国际物流渠道走向全球,产品市场化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60%以上。
高校研究院落户 注入源头创新活力
与选品中心同步揭牌的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传动、智能控制、安全科技、嵌入式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华强北人机共创生态补上“源头创新”关键一环。
研究院核心任务是打通“0到1”原创突破与“1到100”市场应用通道。据学术带头人介绍,研究院将与街区企业共建10个联合实验室,组建高校教授、博士与企业工程师构成的跨学科研发团队,针对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定向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同时,研究院将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开设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课程,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提升实践能力。预计未来3年,将为华强北机器人产业培养500名以上高端技术人才,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这一“高等科研+工程实践”的组合,实现了“从科研源头到工程验证、从场景落地到全球出海”的完整闭环。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