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亮相,西科大研究院入驻——华强北迈向“人机共生第一街”

读特&晶报记者王志远
11-19 16:43
摘要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亮相,西科大研究院入驻——华强北迈向“人机共生第一街”

11月19日上午,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开业暨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华强北步行街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高校及企业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和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双落地”,标志着华强北正加速迈向“人机共生第一街”,以人机共创的创新文化,构建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为未来产业发展树立了“ 创新链+产业链+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生动范本。

人机共创走上街区舞台:沉浸式体验未来场景

在本次活动之前,无人机选品中心的机器人已在华强北主街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巡演,涵盖格斗、比赛等多种互动形式。机器人不仅提前融入了街区生态,也为“人机共创”理念的落地写下了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以机器人英歌舞展演作为开场,将代表未来科技的机器人与承载岭南文化的英歌舞同台演绎,象征着华强北敢闯敢创、永立潮头的精神底色。随后亮相的“机器人主持+真人主持”组合,更让人们首次直观感受到“人机共创”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正在街区的真实空间中迅速落地。机器人在迎宾、导览、送餐、巡检等环节持续工作,以稳定的动作控制、语音交互和场景理解能力,与人类形成协作式的关系网络。共同营造“科技引领、未来已来”的沉浸式体验。

机器人英歌舞

活动现场堪称“未来生活体验馆”,各类机器人明星轮番登场,用科技实力与创意表达点燃全场热情。各类极具创意的表演轮番刷新观众对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想象边界。这样的场景呈现,体现出华强北的机器人不是展示品,而是一种公共服务者、一种生活参与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在与人类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塑造着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感知、可体验、可迭代的现实土壤。

对于一个每天有70万人次人流、3500余家生产企业和4000家研发机构的高密度科技街区而言,华强北所呈现的,是中国科技创新如何跨越实验室边界、如何进入社会场景的最直观样本。在“十五五”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人机共创”的应用性展示,正体现华强北以场景驱动技术迭代、以应用培育产业生态的鲜明路径。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启幕:华强北构建未来产业的“加速器”与“实验场”

在签约仪式结束后,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宣布正式开业,作为全国首个集全产业链支持与定制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选品中心,项目围绕“买机器人就到华强北”的核心定位,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起覆盖“交易、研发、体验、转化”的全链条服务生态,实现从零部件到终端产品、从消费级到工业级、从通用型到定制化的全品类、全场景覆盖。

中心汇聚了AI智能玩具、工业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巨型特种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同时整合了芯片、传感器、电机、算法模块等核心零部件资源,形成“零部件—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闭环。无论是个人消费者选购娱乐机器人,企业采购工业设备,还是机构寻求特种场景解决方案,均可在此实现“一站式配齐”。

一个面向未来产业的全链条体系也随之启动。从全球新品进入华强北,到在真实场景中获得即时反馈,再通过一公里硬件产业链完成工程化验证和小批量生产,最后经跨境电商及国际物流走向海外市场——机器人产品在这里完成了过去在传统产业体系中难以想象的加速度。从首发-展示-测试-迭代,构成以“场景驱动创新”的全新生态。

在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之后,具备“快速验证能力”和“高密度应用场景”的华强北,已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机器人“真实世界实验场”。在这里,新质生产力不是由单项技术突破构成,而是由技术、人才、资本、场景在同一条街区内密集共振产生,是一种“系统性跃升”的力量。

这种生态的形成,使华强北真正迈向“全球人机生态第一街”。机器人在这里形成公共服务网络,构建日常生活秩序;创客、工程师、企业家与其协作创新,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街区文化。华强北首次让未来产业的运行逻辑,从产业园区的厂房、实验室的屏幕中走到城市的街道与公共空间——让技术走进生活,让未来成为现在。

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落户,强化源头创新与产学研融合

活动现场,揭牌的西安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为华强北的人机共创生态注入了“源头创新”的关键力量。研究院将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传动、智能控制、安全科技、嵌入式大模型等方向开展前沿研究,并与街区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工程团队共同优化技术原型,与产业链企业协同推进成果转化。这种“高等科研+工程实践”的结构性组合,让“0到1”的原创突破和“1到100”的市场应用首次在一条街区内实现无缝接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院落户恰好为华强北补上这一关键环节。高校提供长期理论突破与高端人才储备,华强北为其提供全球最快速的市场化能力,这种从科研源头到工程验证、从场景落地到全球出海的完整闭环,不仅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具备了高迭代性与高适配性,让华强北变成“最能把技术变成现实的地方”。

当机器人走进街区、当科研院所落在产业链中央、当“场景成为实验室、街区成为加速器”,一个关于未来的产业图景正在华强北加速成形。这里既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深切期望,也展示着“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在基层的真实成效。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再到今天迈向的“人机共创第一街”,华强北正以开放的姿态和不竭的创新活力,向世界展示未来城市如何运行、未来产业如何生长、未来社会如何与技术共同演化的中国方案。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这片创新热土也将继续以“敢闯敢创”的精神,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

晶报记者 王志远 通讯员 徐纪月

(作者:读特&晶报记者王志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