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引来人才活水,勇立潮头底气更足

经济半小时
11-19 23:25
摘要

广东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这场揽才行动,着力构建“引、育、留、用、服务”的良性人才生态,吸引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类英才,纷纷扎根南粤。

11月19日,央视CCTV-2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解码广东“引、育、留、用、服务”各类人才,迈向“人才红利”的生动实践。

点击图片,查看节目

2025一开年,广东就吹响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的集结号,要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锚定广东人工智能、机器人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人才缺口,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10月中旬,“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AI汇英才”招聘会去到了清华、北大的校园。

活动上,发出“英雄帖”的有各个大厂,也有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还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的身影。

招聘团在各地开启高薪抢人模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也加入了“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行动,通过招聘活动设置的博士、博士后专区,收到了不少专业对口、履历亮眼的简历。

记者和研究所负责招聘的几位工作人员攀谈下来,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吸引力”。那么,这个研究机构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刘志远在六年前加入了这个研究院,他最初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深圳市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此为后盾,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还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

搞科研要出创新成果,不同学科间的火花碰撞必不可少,试验设施更是硬核基础。研究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李烨留学回国找工作时,就是被一台价值3000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器吸引了。

过去很多年,这种设备的研制被国外巨头垄断,李烨团队选择在深圳搞技术攻关,除了研究院本身的技术装备条件,还依赖于广东和深圳的医疗产业基础和上下游供应链体系,让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加速开花结果。

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的藩篱正在不断被打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专利作价入股或通过专利转让,帮助科研人员用科技成果创业。“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成为了一股新风潮。

深圳市投资7.2亿元打造了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0个自动化功能岛,几乎涵盖了合成生物研究的全过程。这些机械臂可以熟练精准地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把科研人员从繁复的重复实验中解脱出来。

广东GDP常年稳居全国第一,但一直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为了突破这个瓶颈,2022年底,广东举全省之力启动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李雪艳,是广东英德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运营负责人,也是当地的政府特聘的“引才大使”。换上体恤、牛仔裤,李雪艳的第二重身份,是一名返乡创业的种桑人。

李雪艳把工业领域的标准化思维带进了桑叶生产线,她投资200万元打造了一个桑叶菜加工车间。每年的销售额已经从几十万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元。

如今,有1000多户桑农跟着李雪艳种桑叶、卖桑叶,每亩桑叶比以前增收3000元以上。李雪艳这样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带来了乡村发展的新活力。而千千万万扎根一线的技能人才,则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根基。

广东拥有31个工业大类,背后是2201万规模的技能人才,这样的数字背后,依然面临人才的缺口。2025年9月,广东人社厅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中,制造业中的技术人才占比最高。

东莞素有“技能人才之都”之称,当地制造企业的李政被称为“刀锋战士”。他研发的刀是微钻针,是生产手机、电脑等电器电路板时不可或缺的加工工具之一。

李政带领团队花了六年时间,研制出新一代多站式微钻加工机,他告诉记者,可别小瞧这个不起眼的设备,它不仅冲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可以实现微钻加工的自动化。

李政说,加工这样的高端精密装备,技能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研发工程师画在图纸上的创意和想法,全靠他们手上的真本事,才能变成实打实的硬核装备。

来自云南乌蒙山区的朱德伦在东莞扎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在东莞有学上,解决了一家子的后顾之忧。“工作有奔头,生活有温度”,东莞这座技能人才之都,为了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推出了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东莞一家制造企业正在和一所职业教育学院共同打磨物流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了解最新的生产线,从课程内容到课时分配,企业深度参与课程的设计,让课程与产业紧密衔接。

截至2025年7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已提前实现吸纳100万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迈入2025下半年,广东“揽才”力度再加码,从9月中下旬到年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持续赴省外开展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在省内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向全国乃至全球青年人才发出“广东邀请”。

广东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这场揽才行动,着力构建“引、育、留、用、服务”的良性人才生态,吸引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类英才,纷纷扎根南粤。广东正打破“人口红利”思维定式,向“人才红利”转型。“百万英才汇南粤”引来的人才活水,让这个经济大省勇立潮头底气更足、发展实力更强。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