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金融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19日开幕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张郗郡 黄子芸
08:47
摘要

作为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本届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金融界专家学者与业界大咖相聚在此,共商金融发展大计,共话湾区合作新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9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在深圳前海开幕。作为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环节,本届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金融界专家学者与业界大咖相聚在此,共商金融发展大计,共话湾区合作新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前沿阵地,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深圳国际金融大会,聚理论之力,建构中国自主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筑牢金融强国学理根基;融科技之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激活新质发展动力引擎;循战略之向,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生动实践,依托大湾区独特制度优势,在探索金融制度创新与开放合作中先行先试,积极服务湾区建设发展;拓开放之界,加强“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化全球金融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为全球金融发展稳定注入新动能、正能量。

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以视频形式进行致辞。他表示,真正的金融强国必须成为维护全球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重要“压舱石”,传递了自信与合作的明确信号。深圳已成为全球金融、前沿科技和韧性供应链的重要枢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审慎的金融创新,积极推动绿色和包容性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各个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强国建设的双重使命,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为核心方向,以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践路径,合力打造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研究性平台。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大湾区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该基地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深化拓展与大湾区校地合作,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和资源优势,链接学界前沿与产业一线,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国际实践—科研智库”全链条培养体系,着力培育更多掌握全球金融运行规律、具备过硬金融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随后,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分别围绕大会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周延礼就如何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进行演讲;王忠民指出,通过融资租赁、产业链分工等将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并以全栈式重资本支撑创新发展已成为时代趋势,“轻资产、重资本”的转型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吴晓求指出,“十五五”时期应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从资产端、需求端、制度端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基于规则、开放包容、共享增长的“中国方案”;王良则表示,中国银行业已迈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洞察产业变革新趋势、适应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顺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服务人民新需求,将国家所需、行业所向、客户所愿和自身所能紧密结合。

下午,举行了“科技创新与国际产融结合”全体大会;11月20日,还将举行“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金融开放与世界经济展望”两场全体大会。与会嘉宾将围绕金融开放、产融循环、政策创新、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探讨。

据了解,活动期间还将发布《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指南》《高关税背景下的美元趋势与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招商银行“科技金融4×3矩阵式综合服务方案”、北京银行深圳分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等研究报告和成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大会同步举办9场平行会议,聚焦金融文化、人工智能、保险投资、汽车产融、企业出海、金融人才、深港合作、跨境生态、科技保险等议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助力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张郗郡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