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IC 2025推动消费电子向生态化转型

孔海茵
11-07 22:00
摘要

CEIC 2025推动消费电子向生态化转型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已逐步建立起全球影响力。伴随着多项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消费电子产业正迎来从单品智能到系统生态的战略转型,而生态化也成为CEIC 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的核心议题。

CEIC 2025开幕式隆重且庄严 拉开消费电子未来序幕

2025年11月6日,CEIC 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启幕。本届大会以“新电子·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围绕“展、会、节”三位一体的模式,系统呈现消费电子产业在生态化转型中的技术路径与场景实践。

大会的开幕式环节,可谓是别开生面,亲临活动现场不仅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消费电子的热情,而且还能看到参与者们眼中希冀的辉芒。除了有欢快悦耳的主题曲以外,大会的品牌宣传片还为我们展示了科技与生活所结合的未来,一幕幕场景皆是引人入胜。

整个展会有着诸多展位,其中不乏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还能瞥见华为、中国移动、小鹏、中科精工等业内大咖。由此可见CEIC 2025的含金量,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消费电子产业的重视程度。

“展、会、节”三位一体 推动产业链协同演进

CEIC 2025提出了一个相当超前的理念,利用前沿技术,乃至与之相关的产品,来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完成生态化变革。具体来看,此次大会把消费电子产业的生态化变革看作是一棵参天大树,并分为底层、中间层和上层三个部分。

根技术作为底层环节,包含了半导体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等内容,将范围延伸至整个行业,并构建出盘根错节的根须,以此来积蓄足够的养分。而芯片和部件作为中间环节的主干,包含了芯片、摄像头模块、显示部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担当着滴管的角色并汲取养分,再由终端产品和应用作为显示部件将这些前沿科技具象化,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体验革新,打造出属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

同时,在CEIC 2025展会上还可以看到星闪、鸿蒙、UWA等几大生态联盟的出现,这无疑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从单品竞争迈向生态对抗的鲜明信号,也标志着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从之前对硬件性能和成本的侧重,转向构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生态链。

具体来看,鸿蒙操作系统已然超越了单一的安卓或者/iOS,打破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壁垒,让手机、平板、手表、电视、汽车等设备不再是一座座孤岛,形成了一座座能够畅快沟通的桥梁。

星闪联盟在蓝牙和Wi-Fi领域耕耘多年,提供了更快捷更可靠的生态基础,亦能满足未来

对于视听、娱乐、智驾等方面的极致体验,构成了通畅的神经脉络,使得众多消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发生质变。

UWA联盟旨在为不同品牌和设备上运行复杂的应用和游戏,建立一个具象化的大模型,能够让用户一眼窥见设备的优劣,不断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并增强整个产业的生态竞争力。

由此可见,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很可能从系统、连接、体验标准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底座。各大企业也将通过完善的生态链,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逐渐转型为整个行业的主导者,向着基础创新、规则制定者等运营方向转变,这也正揭示了产业的权力正从终端品牌向生态底座构建者转移的底层逻辑,未来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亦不再会是产品之争,而是生态体系之间的对决。

此外,CEIC 2025展会还将聚焦基础底座、智能终端、智能出行、智慧家园、数字健康这五大创新领域,通过万物智联、AI大模型、智能家居、智慧车辆等全场景下的根技术赋能,进一步夯实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地基,势必将在未来收获丰硕的果实。

从技术展示到商业落地的闭环构建

针对消费电子生态化转型的路径问题,CEIC 2025组委会副主任杨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生态化是一个系统性进程,需经历技术验证、标准共建与商业转化三个阶段。

他表示,CEIC构建了“技术展示—标准互认—商业对接”的闭环机制。技术展示吸引全球产业资源关注;在此基础上,联合国际标准组织推进技术互认,建立中外标准对接机制;最终通过“碰投会”等平台促成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实现从创新到商业的完整闭环。

针对技术堆砌的行业误区,杨涛强调,消费电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非技术叠加,而是场景化体验的持续优化。CEIC设立智慧家庭、未来出行等主题展区,正是为了在真实场景中验证技术价值,并通过用户反馈与合作追踪,推动产品迭代与生态协同。

▲CEIC 2025 组委会副主任、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秘书长 杨涛

生态化引领消费电子产业新阶段

随着中国在底层技术、系统平台与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持续突破,消费电子产业已逐步从产品性能竞争转向生态系统构建。未来,覆盖生活全场景的生态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壁垒,也是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格局重构的核心变量。

CEIC 2025所呈现的生态化路径,不仅推动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实现从制造出口到系统输出的跨越,也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晶报记者 范劭华

(作者:孔海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