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滑板赛场前,13岁的深圳少年林泓豪深吸一口气。手腕和脚踝的伤病还在隐隐作痛,但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完成练习了千百次的动作,给自己的首次全运会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起跳、翻板、落地,一气呵成。这个在伤病下完成的“大绝招”,让本届全运会赛场上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之一证明了自己。从玩具滑板到专业赛场,林泓豪的成长轨迹,映照着一座城市的年轻脉动与无限可能。

林泓豪
带伤完成全运首秀
距离十五运会滑板男子街式比赛仅剩三个月,林泓豪的备战陷入低谷期。今年7月的省锦标赛上,他在大绝招环节左手骨折。三个月后,又在训练中遭遇右手骨折。
“备战这么久,实在不愿放弃。”回忆这段经历,林泓豪的语气平静得令人意外。右手骨折后两天,他回到训练场。一周后,在挑战新动作时脚踝再次受伤,经诊断为腿部韧带撕裂。
接连的伤病让林泓豪的信心“掉到只剩2%”。比赛当天,倔强的少年吞下两片止痛药,带着未愈的伤痛站上赛场。“我就想着把自己之前滑板的感觉做出来就行了。”

林泓豪在十五运会滑板男子街式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林泓豪回忆道,他的第二个大绝招是Kickflip,也叫“尖翻”。这个需要用前脚脚尖精准发力、让滑板在空中纵向翻转一周的高难度动作,最终让裁判打出了高分。“落地那一刻,我自己也觉得这个动作很帅。”
伤病让他的训练时断时续。“一疼就得停,停几天脚感就‘生’了。”林泓豪坦言,“但站上出发台的那一刻,我全神贯注于找回滑行节奏,只要能发挥出那段时间最好的状态,我就满意了。”最终,林泓豪以第五名的成绩结束了首次全运会之旅。
“这个成绩在意料之中。”虽与奖牌失之交臂,林泓豪却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在他看来,能够带着三次伤病完成比赛,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场边的父亲目睹儿子一路走来的坚持,感慨万千。父亲林涤新坦言:“经历这么多次打击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已经非常满意。看着他带伤上场的那一刻,心中的感动难以言表。”

父亲林涤新给林泓豪换绷带。
从热爱到专业,滑板陪伴少年成长
林泓豪与滑板的缘分,始于一家普通玩具店。“当时看到好多小朋友在玩滑板,特别羡慕。”回忆起六岁那年第一次见到滑板,他的眼睛依然会发光。“第一次站上滑板就摔了个结实的跟头,我坐在地上哭了半天。可看着其他小朋友自如滑行的身影,我还是擦干眼泪,扶起了滑板。”
从那之后,小区广场成了他放学后的必去之地。半年间,他每天练习。“慢慢感觉就来了,越滑越顺。”看到儿子如此执着,父亲为他购置了第一块专业滑板。从此,深圳音乐厅前的空地成了林泓豪新的训练场,他每天抱着滑板来这里磨炼高难度动作,和志同道合的板友们切磋技艺。

6岁的林泓豪。受访者供图
从玩具板到专业板,从小区广场到城市地标,滑板见证了少年的飞速成长。如今,13岁的林泓豪已建立起职业运动员般的自律:早上学习文化课,下午3点到6点、晚上7点到9点进行两轮高强度训练,日程雷打不动。
“接下来要备战明年的省运会,还想去国外参加比赛。”刚刚结束全运会征程的林泓豪目标明确,这份超越年龄的独立与坚韧,离不开父亲独特的“放手式”教育。
“孩子要放得开,关键要培养独立能力。”林涤新分享道,“他六岁就开始自己坐地铁,我只要看着手表定位就行。”正是这份信任,让林泓豪早早学会了独立生活。在省队集训时,他独自打理一切生活起居。出国比赛时,他跟着教练就走,从不需要家人陪同。
“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现在就很让人放心。”林涤新的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份放手而不放任的教育智慧,恰如滑板运动的精髓。在适当保护下,给予最大的自由去探索、去跌倒,再重新站起。

林泓豪在深圳音乐厅前
在深圳,种下奥运梦
2016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滑板等项目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这项曾被视为“街头”“酷炫”的运动,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而在深圳,这座以“开放包容”为底色的城市,滑板文化找到了最适合生长的土壤。
得益于四季适宜的气候、开阔的公共空间和包容的城市气质,深圳成为国内滑板氛围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专业的滑板公园、市民中心前的广场、音乐厅外的空地,甚至公园里一段不起眼的坡道,都能成为滑手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无论白天黑夜,总能看到年轻的身影踏着滑板掠过城市地标,引得路人驻足。运动的魅力,在这一刻悄然传递。
山海相拥的深圳,从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叠,更是充满生命力的运动场。滑板少年们穿梭于城市与自然之间,用跃动的身影勾勒出这座城市更青春、更潮流的一面。

林泓豪在深圳音乐厅前练滑板
“深圳的滑板氛围挺好的,”谈及这座成长之地,林泓豪用三个词概括:“漂亮、创新、便捷”。每天放学后到深圳音乐厅前练滑板、与板友切磋的时光,构成了他少年时代最珍贵的记忆。
他视滑板运动员Braden Hoben为偶像,“因为他滑出了风格,滑出了什么叫真正的滑板”。当被问到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时,一向沉稳的少年突然笑了:“不要忘记你的奥运梦。”

十五运会赛场上的林泓豪。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音乐厅前的场地上,这个带着伤病站上全运会赛场的少年,依然在一次又一次地起跳、翻板、落地。每一个动作,都是他向奥运梦想靠近的坚实一步。正如他所说:“坚持、热爱、努力。你要走下去,就一定要走下去。”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