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16家,广州120家!2025广东500强企业出炉

南方 +
12:30
摘要

10月29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广东500强企业发展报告》,中国平安、华润、华为、南方电网、比亚迪、腾讯、富士康、招商银行、美的、广汽位列前十。

广东500强企业正加速向创新驱动与价值创造跃迁,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载体。10月29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广东500强企业发展报告》,中国平安、华润、华为、南方电网、比亚迪、腾讯、富士康、招商银行、美的、广汽位列前十。

报告显示,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达19.36万亿元,资产总额突破68万亿元,企业研发投入总额高达5849.61亿元。

规模实力稳步增长

营收总额突破1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东500强企业攻坚克难、深耕主业,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和创新发展的活力。

2021至2025年间,广东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从16.73万亿元持续攀升至19.36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2025年增速为3.36%,较2024年的0.37%明显回升,显示出较强的周期韧性。

资产规模同样稳步扩张。2021至2025年,广东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从56.62万亿元持续扩大至68.33万亿元,五年间累计增长超过11万亿元,显示出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夯实。

在“硬指标”稳步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2025年广东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总额达到5849.61亿元。

可见,广东头部企业正将创新资源更多投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动研发活动从量变积累向质变突破跃迁。

从行业结构看,知识密集型领域表现尤为活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19.00%的研发强度高居榜首,研发费用达1916.49亿元;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制造业,以2795.08亿元的研发费用总额占据规模优势。

在资产、营收保持增长的同时,企业纳税总额呈现稳步下调,从2021年的9012.71亿元逐步调整至2025年的6811.91亿元,五年间累计减少超过2200亿元。“两增一降”的变化,反映出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推动建立区域协同体系

“珠三角创新辐射+粤东西北特色承接”

尽管规模与研发数据亮眼,广东500强企业仍面临多方面挑战,尤其在盈利效率与区域协调方面。

2021至2025年间,广东500强企业的三大利润率指标呈现连续性下滑态势:资产净利润率从2.63%降至1.75%,净资产利润率从11.73%跌至7.55%,营业净利润率也从8.36%下降至6.19%。

这一趋势反映出企业在成本管控、资产配置与产品附加值提升方面面临系统性压力。报告分析指出,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盈利模式转型等因素共同挤压了利润空间。

从区域布局看,珠三角地区的500强企业营收占比高达98.25%,净利润占比98.9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东地区各项指标占比均不足0.3%,粤西地区营收占比仅1.08%,粤北地区营收占比0.39%且净利润出现负值。

从城市分布看,深圳以216家企业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累计营收突破10万亿元,净利润达8637亿元;广州虽企业数量略有减少(120家),但仍以5.1万亿元营收稳居第二。佛山(63家)、东莞(26家)等珠三角城市表现稳定,形成坚实的第二梯队。

报告认为,这种“中心极强、边缘极弱”的区域分布格局,不仅制约全省协调发展,更导致创新要素流动受阻,珠三角的创新外溢效应难以有效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

为此,报告建议,构建“珠三角创新辐射+粤东西北特色承接”的区域协同体系。支持广深等中心城市龙头企业在粤东西北布局产业化基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跨区域流动;同时在粤东西北聚焦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平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唯有破解效益与协调难题,广东经济方能实现全域高质量跃升。

附:广东500强企业榜单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