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4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指导,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广东省教育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粤港澳大湾区STEM专题)在深圳举办,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中小学校的骨干科学教师首次“同班”研修,共探科学教育新路径。

研修班在深圳先进院举办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介绍,本期研修班以“大湾区”与“STEM”为鲜明特色,在学员构成与教学主题上呈现突破性亮点:一是创新学员编组模式,首次实现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骨干教师同班混编,构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二是聚焦“STEM”前沿理念,倡导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方式重构教学场景。
10月20日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以《彻底端牢中国饭碗和食品加工》为题作分享报告;刘根平围绕《AI时代学习生态系统的范式革命》进行专题演讲。此外,研修班还邀请到21位科学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前沿科学报告、专题分享和科学课程研讨,助力研修教师夯实科学素养。
为期五天的研修中,53位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中小学校的骨干科学教师先后走进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科大讯飞、深圳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实验室等,深入了解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最新进展,并参与到多场STEM教学案例分享与课程研讨中,拓宽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研修教师在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实践。
“此次研修不仅让我们直接对接高端科研资源,推动科教融合,更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同行深入交流,碰撞出STEM教育新思路。” 深圳市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教师刘燕仪表示。
香港油蔴地天主教小学教师李凯盈分享道:“我带来了香港及本校的科学教学方法,期待与各地教师共同探讨。跨地区的教学交流机会十分宝贵,希望未来能开展更多的课程共建与教研合作。”
澳门培正中学教师林达鑫主要从事机器人课程教学,他表示,参与研修有助于探索“AI如何与机器人及工程项目结合”,通过参访科研机构与企业,能够拓宽教学视野,将创新价值观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创新内涵。

研修教师参观科大讯飞。
作为中国科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深圳先进院积极实施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自2011年至今,深圳先进院公众科学日已步入第15个年头,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全年龄层的“中科科普体系”,通过实验室参观、科普讲座、趣味实验等活动,向公众传播高质量、规范化、成体系的科学教育理念。打造的王牌科普课程“博士课堂”更是走进中小学,成为备受欢迎的人气课堂。
(文中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谢小蕾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铃佳 三审 郑蔚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