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几张山姆配送员骑电动车送货的照片,引发网络“围观”。照片中,电动车除了后座行李架放着货箱之外,脚踏板处也堆放着物品,车身前后都挂满了包裹,成了一辆“全身挂货”的“全挂车”。
网友上传的山姆配送员送货的照片。
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电动车成“全挂车”,往往造成后视镜被遮挡。货物重量较大、堆叠的长宽高超标,这样的车辆上路行驶,对配送员自身和他人来说都藏着随时可能失控的安全风险。
其实,配送员电动车成为“全挂车”,这种危险场景不仅仅出现在山姆自有配送员的电动车上,不少第三方承运企业的配送员同样如此:为了多赚几元一单的提成,一些配送员会选择尽量多接单,把电动车塞得满满当当。根源在于“多劳多得”异化为“多拉多得”——每单配送费仅数元,超时或被投诉却可能面临金额高得多的罚款,这种“重处罚、低收益”的算法逻辑,使得配送员容易选择冒险“满载”。
保障配送员的安全,并不是非要弃用电动车。电动车受到一些配送员的青睐,自有其道理。比起三轮车,它购车和保养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停放方便,在窄路小巷穿梭更灵活。问题的关键不在工具本身,而在场景错配。比如,山姆主打量贩装商品,部分订单的重量本来很大,而配送员仍然用电动车来送货。如果用电动车配送短距离的轻量小件,用三轮车或厢式货车运送大件重物,本可兼顾效率与安全。
不让配送员电动车成为“全挂车”,需要多方拿出诚意。平台首先要扛起责任,不能因为配送外包就当起“甩手掌柜”。应联合第三方物流建立货物分级机制,达到一定重量以上强制用三轮车或货车配送,APP下单时明确重量提示,更要优化配送员提成的算法,用正向激励防范“算法倒逼多拉超载”。
安全无小事,底线不能退。机制的建立、算法的优化需要一定时间,而不让“全挂车”型电动车上路却是刻不容缓。交警部门可联合企业开展排查,对配送员电动车违规载物及时劝阻,更应推动企业统一配备带超载报警的智能载具。配送员自身也要绷紧安全弦。毕竟,每一份订单的终点,本就该连着消费者的满足与配送员的平安。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